连云港:一水两用、一田双收!5万亩“稻田混养”稳保高收益
“过去一年1亩地种粮才赚1000多元钱,现在1亩地纯收入有三五千元,收入是原来的好几倍。不算正在栽插的水稻收入,今年光小龙虾我就卖了20多万元。”昨日,谈起小龙虾经济的收益,灌南县新安镇闸北村村民王万山十分开心。稻田里正常栽种水稻,环沟及中间水渠内放养小龙虾、螃蟹等,稻田提供了阴凉安全的藏身场所,田内浮游生物为虾、蟹生长提供食物;虾、蟹能清除稻田杂草和害虫,促进水稻品质提升,灌南县“稻田混养”模式为农民致富提供了新模式。
傍晚的乡村,清风拂面,令人惬意。走进三口镇后河村的“稻虾共养”基地,夕阳下的水面格外的宁静。这个由虾画水产养殖有限公司流转1000亩土地发展的“稻虾共养”基地迎来了小龙虾上市季节。养殖户付忠杰介绍:“稻田综合种养效益高,亩均效益在5000元左右,现在小龙虾上市价格卖到1斤15元,小龙虾1亩地产量二三百斤。秋季每亩水稻还能产1000多斤,高品质的绿色大米又是一笔收入,这种种养方式还是很划算的。”
正是由于“稻田混养”模式的高收益,灌南县很多镇村在专注粮食生产的同时,适度扩大这种种养新模式。近年来,三口镇紧抓与省农垦集团合作的有利契机,按照“龙头带动、科技支撑、全产业链开发”的思路,全镇“稻田混养”面积1.4万余亩,其中发展稻蟹田3750亩、稻虾田9774亩、稻蛙田500亩,目前已成为灌南县最大的成片稻渔种养基地,亩均纯收入超5000元以上,三口镇也因此获得市级特色农业十强镇、省“味稻小镇”和省“绿色优质农产品基地”称号,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日益突显。
灌南县地处淮、沂、沭、泗河下游,境内河网纵横交错,涵闸星罗棋布,大中型河道17条,水稻种植面积58万余亩。近年来,灌南县充分利用县域温光资源充足、水资源丰富的优势,狠抓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按照群众自愿、因地制宜、循序渐进的原则加快推进“稻渔综合”种养工作,目前已建成稻田综合种养面积5万余亩。在保证粮食产量的基础上,灌南县充分挖掘水产养殖的效益,努力做好稻田综合种养“一水两用、一田双收”文章,发展一地多用、一水多用的共作模式,既实现水稻的绿色、有机生产,稻米质量安全得到有效保证,又在很大程度上增加农户的纯收入。(殷开军)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