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课堂——步入小学高年级的学习提示
低段学龄儿童(一二年级)刚进学校对学习好奇想学、求知欲强,但情绪化明显,注意力难以长时间集中,较难独立完成作业。中段学龄儿童(三四年级)兴趣分化,不满足于课堂知识,爱看课外书,对自然和社会产生兴趣。独立意识增强,依赖性减少。高段学龄儿童(五六年级)自我意识发展,自尊心和自主性进一步增强。学习兴趣广,求知欲和好奇心增强,开始独立思考追求与探索。小学高年级阶段是儿童心理发展很重要的阶段。本期《教子有方》邀请到东海县实验小学王玉老师,王老师在节目中谈及步入高年级的学习提示:包括识字写字、阅读鉴赏、表达交流和梳理探究。
一、关于识字写字
新课标提出,高段学龄学生要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000个左右,期中2500个左右会写。感受汉字的构字组词特点,体会汉字蕴含的智慧,小学高年级是错别字出现的高峰期。一是高年级的识字量相对于低中年级来说大大增加。识字总量越大,字形、字音混淆的可能性越大;二是孩子运用字、词的作业增加,同音、形近的字词在使用时容易混淆,有的孩子在使用时可能编造一些错字、别字。所以从学习心理学角度看,这是正常现象。那么如何帮助孩子克服这个正常的错误呢?老师和家长的认识都很重要,纠正错别字主要不是靠批评、指责,而是让孩子在造句、作文等过程中注意区别,反复使用才能纠正。错别字出现的比例在初一、初二之后会逐渐下降。
二、关于阅读与鉴赏
新课标指出,高段学龄学生应阅读说明性、叙事性等文体作品,能从图文等组合材料中找出有价值的信息,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阅读能力是学习能力中最关键的几项能力之一,是基础能力,越是在学习的高段,阅读能力的要求就越高。 阅读是以默读为前提的。比如有的孩子必须出声才能思考,才能理解文字的含义,这是缺乏阅读能力训练的表现。快速、正确地理解文字含义,必须从四五年级开始(即孩子识字量达2000字3000字时)。那么家长怎样配合学校发展孩子的阅读能力呢?
1.克服默朗读阅读的首要条件是学会默读。默读是不出声的,但不出声不等于是默读,有的孩子虽然不出声地读,但仍然像朗读一样 在心里进行,这叫“默朗读”。默朗读的速度跟朗读一样慢,如果不纠正,就无法形成阅读能力。有的孩子到了初中,看书、复习仍然逐字逐句地近乎于“默朗读”,初二时学习就已经很吃力,初三就跟不上了。
2.用孩子感兴趣的书,养成孩子爱读书的习惯
四五年级是孩子由口头语言(解说、朗读)向书面语言(学习写、学习阅读)过渡的关键期。家长一定要抓住机会鼓励孩子喜欢看书。并给孩子提供尽可能丰富的书面读物。有的家长只顾抓分数,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的重要。不少家长只买“小学生作文”一类的学习辅导书,而只让孩子读作文大全,是很难养成爱读书的习惯的。
3.阅读量逐渐扩大,学习广泛阅读 一所示范小学在五年级的三个班进行学习阅读情况调查,其中一个问题是“课余你主要看些什么书?”结果如下(括号里为阅读的人次)
小学生作文类书籍(78),十万个为什么(41),故事类(30),童话(18),成语书(50),卡通(7),漫画、笑话(10),名著(20),报刊杂志(13),百科知识(23),军事(5),通史类(2),科幻(2),儿童小说(9),小说(6),足球知识(2),英语、数学迷宫、电脑知识、科技发明(1)
三、关于表达与交流
“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高年级孩子写作文面临的主要困难是掌握书面语言的困难,因为孩子学习口头语言从一岁多就开始了,而用书面语言表达(写作),要符合书面语言的要求,这有一个转换的问题,也就是学习怎样用笔来写清楚一件事情、一种观点。书面表达能力是中学、大学乃至研究生学习的主要学习能力,以下几点,值得大家重视。
1.重视字、词的运用能力。写作文的基础是字词,比如造句能力没有发展好,就写不好作文。有的孩子学习造句,没有重视理解词的意义,只是把现成的造句背诵下来,考试的分数看起来不错,实际上并没有真正掌握,因为背诵只是记忆能力,并不是运用能力。所以,词、句的训练基础要打好。比如一个词可让孩子造二三个不同的句子,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孩子使用语言的能力。
2.避免孩子作文“程式化”。写文章要求“言为心声”,文章没有真情实感,不是好文章。孩子的内心世界极为丰富,可是往往没能写进作文。原因是现在的作文训练“成人化”倾向比较严重,要求孩子按照一定的程式写,比如清明扫烈士墓,就好像一定要写“天阴沉沉的”,以衬托沉痛的心情,不管当天是不是阴天;作文结尾都是口号式的表态。这样很难写出好作文来。
3.持之以恒。作文是书面表达,书面表达能力是要经过长期训练才能发展形成的。小学高年级是起步,中学阶段继续提高,要能较熟练地运用记叙、说明、议论几种文体去记叙一件事,说明一件事物,论证一个道理,至少得经历整个中小学阶段。所以家长不可急功近利,要遵循写作能力发展的规律,打好词、句基础,提高阅读能力、注重积累,孩子的写作能力才能不断提高。
编辑丨王婷婷
审核丨段潇
来源丨连云港综合广播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