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逐梦共富路 农语话振兴”《一条虫子成就一方产业》

2022-11-01 16:39:13

第十届花果山读书节系列活动之一


“逐梦共富路,农语话振兴”


连云港市新农人普通话技能大赛故事展播



第二十四篇:《一条虫子成就一方产业》

俗话说得好,要想乡村振兴,产业必须振兴。产业兴则百业兴,产业强则百业强。灌云县侍圩村就充分挖掘豆丹这一特色资源,建成国内唯一一家豆丹文化产业园,目前已经形成了800亩集养殖、育种、加工、销售、观光为一体的现代农业园区,间接带动周边200余户农户季节性务工就业,年产豆丹卵200斤,豆丹12万斤,日豆丹交易量3000公斤,每年为村集体经济增收达120余万元。

一条几厘米长的小虫子,是如何成就了侍圩村的一方产业呢?请听我一一道来。



首先是侍圩村豆丹养殖产业。自然状态下地里一年只能种植一茬黄豆,收获一季豆丹。而侍圩村实行的是2+1的种植模式,通过反季节养殖大棚,一年种两茬黄豆,再用一季种植瓜果蔬菜,这样不仅可以恢复土壤肥力,还可以实现一年两季的豆丹养殖,并带来每亩不低于7000元的年利润。

实现反季节养殖的关键在于豆丹卵获取。这也就要讲到侍圩村的豆丹卵育种产业,在这个占地2300平方的专业化豆丹制种室里进行反季节的豆丹卵培育:首先选取体格健壮的入土豆丹放进保种室的培育框,并对保种室进行恒温控制来提高存活率。当大棚里大豆叶长成需要挂卵繁殖的时候,就把保种室的温度升高,温度一高,它就会钻出来化蛹,接着就会羽化成蛾、晾翅,然后交配、产卵。这一间保种室可以放“入土”豆丹3000斤,1对豆丹成蛾能产200粒卵,1粒卵市场价约8分,算下来这保种室产值能过百万元。目前侍圩村精心培育的优质豆丹卵得到本地和外地诸多养殖户的信赖,豆丹产业“朋友圈”也在不断壮大。

通过人工干预室内育种,豆丹养殖走上了标准化、规模化之路,据农业农村局数据显示,目前我县豆丹养殖面积达3万亩,已成为全国最大的豆丹交易集散地,侍圩村紧跟市场发展需求,建成占地5000平方的专业化豆丹交易中心,豆丹销售产业初步形成。主要以豆丹产品交易、加工、储藏、运输、直播等服务为支撑,构建豆丹产品一站式采配中心,打造从田间到餐桌的豆丹产业链、价值链、服务链。在此基础上,注册“连丹”“灌丹”等商标,以品牌效应提高产品附加值,同时加强与网红主播跨界合作,推动农产品销售渠道更加多元,从而带动我县豆丹产业向规模化、专业化发展。



通过标准化养殖小虫子带动了大产业,通过人工室内育种小虫卵发挥了大效益,通过专业化豆丹交易中心小平台撬动了大市场。侍圩村豆丹产业越来越兴旺背后离不开高质量的党建引领,近年来侍圩村全面实施“党建引领富民兴村”村集体增收工程,一方面选优配强村干部队伍,不断提升村干部队伍抓产业、抓带富的意识和能力,另一方面构建“支部+合作社+基地+农户”利益联结机制,让村民变股民。

下一步侍圩村将围绕抓建设、树特色、做品牌做文章,进一步扩大豆丹特色产业优势,把这里打造成集餐饮、观光、旅游为一体的豆丹小镇,奋力谱写好新时代新农村产业富民的新篇章。



编辑丨方婧瑄

审核丨段潇

来源丨连云港综合广播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