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南县新集镇徐老庄谷物种植专业合作社: 党建引领办好合作社 品牌培育铺开致富路
“建强党支部,发展快一步”。连云港市灌南县新集镇徐老庄村不断完善“党支部+合作社”双轮驱动的发展制度,通过盘活村中土地资源、人力资源、大力培育“徐老庄”农业品牌,多种经营配套产业,壮大集体经济,从而实现民富村强。
徐老庄村坐落于灌南县新集镇中部,村域面积 2.83平方公里,村内共有9个村民小组,422 户,1868口人,现有党员37名,设一个党支部,分为杨圩、徐老庄、东场前庄、刘庄四个党小组,村党支部书记兼任徐老庄谷物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从2017年起,“党支部+合作社”双轮驱动的创新发展模式在徐老庄村的土地上开始运行。坚持将队伍建设与制度建设作为推动谷物合作社长远发展的关键,合作社在组织生产的过程中,为村里提供了60余个就业岗位,解决近百户村民的就业问题,人均增收4500余元,人均收入高达19237元。从乐业到安居,徐老庄村通过合作社经营,给村民带来的是一条抓铁有痕的民生之路、是一条开拓进取的发展道路。徐老庄谷物种植专业合作社被授予江苏省质量、信誉、服务三满意单位、获得了江苏省统计“千佳单位”等荣誉称号,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也创成了“省综合农事全程机械化示范点”。
徐老庄谷物种植专业合作社成立之初,村民对集体经营持消极态度,建社阻力很大。村党支部创新引入党员管理“1+X”模式,评选出党员模范户、党员星级户、党员红旗户,再通过以一带十、以十带百,以户带组、以组带村,带动更多村民入社,同时,合作社还邀请专家、村内种植能手、党员干部共同管理,种植销售优质稻米,成立当年,徐老庄谷物种植合作社盈利就超过了29万元,首次实现村集体经济从无到有,打破了社会上“集体经营必亏”的说法。
由于徐老庄谷物种植专业合作社是以村集体名义申请,合作社的生产营销也就成了村党支部日常工作的一部分,徐老庄村党支部明确了“三亮两带”党建工作法,对社员提供选籽播种、施肥耕地、收割烘干、包装销售等一系列链条化服务。通过对社员在谷物生产过程中的精细化指导服务,合作社生产出来的“徐老庄牌”大米经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审定,获无公害产品证书,在2017年省11届农产品展销会上,被主委会授予产品畅销奖。2021年,徐老庄谷物种植专业合作社在现有基础上再次扩大大米种植面积608亩,现已创收突破20万元。截至目前,合作社经营性收入达70余万元,仅“徐老庄牌”大米销售收入就超过40万元,通过六年的经营,目前合作社固定资产高达560余万元。
在稳定徐老庄谷物种植专业合作社的生产经营模式的同时,又成立了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建成粮食烘干中心800平方米,购买大中型农机械18台套。耕种、防收,实行全程机械化,提升了效率,节约了成本,增加了收益。为了产业链延伸,2018年,徐老庄村依托合作社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夯实基础,先后投入200余万元,建成1300平方农机库、630平方综合农事全程机械化服务中心、320平方农机维修车间,并于2019年至2020年,成功创成“省全程机械化加综合农事中心”,争取到省奖补资金40万元,为合作社发展增添了活力,使合作社步入良性发展轨道。
2021 年徐老庄村紧紧围绕连云港市乡村振兴样板村目标,继续在产业项目上做文章。扩大流转土地608 亩,再次投入50余万元,购买大型拖拉机、无人机、粮食加工生产机械等,直接为村集体经济增收20余万元。同时,徐老庄村还依托合作社创新发展现代智能农业、采摘业,服务业。先后建成300余亩智能大棚葡萄园、500余亩精品苗圃种植园、1000余亩粮食籽种种植基地,每年也能带来10余万元收入。合作社还以资金入股的方式,引进了家具生产项目,目前生产设备已全部入驻,预计带动周边农户30余人就近就业,每年将为村里带来10余万元经济收入。
合作社走向良性的发展,又不断壮大村集体经济,从而使美丽乡村建设有了基础性的资金保障。2019年,徐老庄村率先在灌南县启动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新建党群服务中心及党建馆、村史馆共计2080平方米,便民服务中心1100平方米。2020年,由合作社出资打造的彩虹公路横空出世,成为村内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时至今日,合作社在改善村容村貌上投入近百万元,有效增强了村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下一步,徐老庄村将继续完善“党支部+合作社”发展模式,创新发展“电商+合作社”经营模式,引入无人机播种撒药等生产方式,继续促进合作社产业多元化发展,使“徐老庄”从单一的大米品牌,拓展为综合性的农业品牌,在徐老庄村构建的“支部引领、资源盘活、产业推动、共同富裕”的乡村振兴发展宏图上,绽放最绚丽的光彩。
通讯员丨张竞男
编辑丨王婷婷
审核丨段潇
来源丨连云港综合广播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