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区法院加强知识产权司法保护 优化营商环境
日前,连云港经济技术开发区人民法院召开知识产权司法保护情况新闻发布会,通报了该院知识产权司法保护情况,并发布了相关典型案例。
发布会现场,连云港经济技术开发区人民法院通报了这样一起典型案例:原告某日化公司在市场调查时发现,东海县房山镇某商店出售的花露水系假冒该公司注册商标的商品,遂将该商店起诉至法院,请求该商店停止销售侵犯其注册商标的商品,并赔偿经济损失。法院审理后认为,房山镇某商店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却不能提供商品合法来源,其行为构成侵权,应当依法承担停止侵权、赔偿损失的民事责任。当天的发布会共通报了4起典型案例,法官对每起案例都进行了详细解读,并就案件的典型意义进行了深度剖析。
记者了解到,自今年5月1日以来,连云港经济技术开发区人民法院受理各类知识产权案件190件,涉案金额900多万元。从案件类型看,涉著作权和商标权纠纷类案件较多,占民事案件的93%;从纠纷原因看,侵权人多为终端销售商,审结的商标权侵权案件中多数被告为乡镇小超市、小商店,审结的著作权侵权案件中多数被告为网店店主。
连云港经济技术开发区人民法院 民事审判庭庭长 应庆国:开发区法院积极履行知识产权审判职责,加强业务能力建设,组建知识产权审判团队,开展知识产权诉调对接,同时,积极延伸司法服务职能,开展知识产权法律宣传,巩固提升、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
法院方面表示,在今后的工作中,他们将继续深化知识产权审判改革创新,打造“多元解纷、简案速裁、部门联动、延伸服务”“四位一体”的知识产权审判工作体系,为辖区经济创新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司法保障。
编辑丨方婧瑄
审核丨段潇
来源丨新闻频道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