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名师课堂:有效阅读为学生成长提供精神滋养

2022-12-21 17:54:07

提到阅读,当我们开始识字的时候,爸爸妈妈就会让我们自己读图文并茂的画册或绘本。上学后,老师告诉我们腹有诗书气自华,最是书香能致远。让我们明白阅读在每个人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性。现在面对大量的书读,如何选择也成了一大难题,教育部门根据不同年龄层次同学的认知特点为我们配套了相应的必读和选读书目。为我们的成长提供丰富的精神营养。那如何在阅读中提炼出有效阅读呢?本期《教子有方》节目邀请到李红红老师,李老师是连云港市大村中心小学副校长,港城名师,从事语文教学24年,一直探究小学生阅读素养提升有效路径。李老师给出几点建议。



一、有效阅读需要从点到面,螺旋上升

因为阅读兴趣也是可以培养的。所谓必读书目,就是我们在这个年级必须要细读的一些书。怎么来做到精读呢?首先要利用寒暑假时间把一学期或一年的必读书目浏览一遍,寻找自己最喜欢的一两本,根据书上的精彩情节进行细读,边读边思考,边读边批注,也可以摘抄在阅读卡上,还可以和老师、家长、同学一起讨论。以李老师自己的成长经历来说,边读书边去摘抄好词好句,是一个非常有效的阅读办法。因为在你摘抄的过程中,首先会去辨别哪些是你感兴趣的,哪些是你认为好的,这个辨别的过程其实就是你内化这个知识的过程。通过摘抄又增强了你对书本的理解记忆。精读一本结束后,再用同样的方法去读其他的书,这样,你的阅读就会更轻松,也容易激发自己的阅读兴趣。。

二、有效阅读需要从故事类入手,读写结合

我们在读书的时候还得要读写相结合。这样,你才能够真正的内化知识。写的方式要灵活,先找自己喜欢的书来进行。涂鸦、写读后感或者用思维导图的方式去记录。实在不想大篇幅的写,可以在书上圈圈画画写写感受。

我们每个人都喜欢听故事,也喜欢讲故事,所以每一学期的必读书目中,我们可以从故事类入手,一是情节易懂,二是阅读速度快,更容易有阅读成就感。对于选读书目中白话文的小说或者国外小说中我们不容易理解的情节,我们可以通过去网上搜索相关电影或电视剧来看一看,帮助我们理解故事情节。我在一开始读三国演义时因为对历史不是很懂,读起来老是傻傻分不清,后来我就看电视,看完电视再结合我读的书的内容进行对比,在对比过程中,我对书的内容的理解也就更加的深入了,后来把这样的方法又用到红楼梦的阅读上,一边看电视一遍书本内容理清人物关系,效果都还不错。当然一定要看最早经典版的影视作品。不过温馨提醒这个不能作为我们沉迷电子产品的借口哦。



三、有效阅读需要明确计划,养成习惯

一个人不管做什么事情,他一定要在做这件事情的过程中有获得感,才会更加感兴趣的去坚持,比如说。你在读书过程中除了给自己制定一个阅读计划作为任务驱动,还要不断得到认可和成就感,比如大多数同学读书都是为了完成家长或老师的任务,所以阅读不够走心,也就无法体会阅读带来的精神愉悦。那我们怎样把这份任务变成自己的自主选择呢?可以试试在自己的书桌前贴上一张简单的阅读计划表,把自己读过的每一本书,从开始到完成阅读的时间都记录下来,或者说再详细一点,把你每天读的页数都记下来,用一个具体的量规方式记录你的阅读生活。每读完一本书,就在后面给自己打一颗五角星,如果你觉得这本书你读的非常满意,用时短,记得又牢,也可以给自己画三颗或五颗五角星,奖励自己。一个月或者一学期对自己阅读情况进行一次反馈,当你看到那个表格里面密密麻麻地记录了你读过的书,这时一种成就感就会油然而生,那么慢慢的你就不会再觉得这个阅读是一种很辛苦的事情,反而会很感兴趣。当任务变成你的内驱力,变成你的一种习惯后,你就不会觉得阅读是一件无聊枯燥的事情了。提升自己的阅读成就感还可以和自己的好朋友组成阅读小分队,以一周为单位定时分享自己的阅读情况,线下条件不允许,也可以线上进行。小分队成员互相鼓励监督,报团成长,效果也很好。



四、有效阅读需要家长有效陪伴,共同成长

作为家长我们希望孩子有良好的阅读好习惯。怎样能让孩子真正爱上阅读呢?我觉得作为家长,我们可以从这几个方面着手。

1、营造书香氛围,家里孩子经常待的地方特别是卧室或书房能够多一些书籍,并且摆放有序。让孩子觉得读书是一件高雅的事情,也是触手可及的事情。孩子过生日或者重要的节日也可以把礼物改为送孩子想要的书。

2、家长要以身作则,带头读书。如果只是吆喝孩子读,家长没有读书的习惯,对于孩子来说,阅读就是一种强权,他肯定不愿意接受。所以我们家长朋友首先自己能够养成读书的习惯,如果实在没有读书的时间或者是习惯,那我们在要求孩子读书的时候不可以去看电视,或者说刷手机。有条件的家长,最好用亲子共读的方式为孩子创造更加和谐有效的阅读氛围,也能够有利于他们阅读习惯的养成。第三、家长可以孩子读完一本书让给你讲一讲书的内容,也可以有针对性的提一些问题或者说一些情节与孩子交流,或者是故意示弱,有意讲错一些地方,然后让孩子来纠正。在不断的交流中,孩子对必读书目的内容就有了更深的理解。

日积月累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两本书更多的是识记类的东西,经典的古诗词孩子背起来要容易一点,但是像论语、国学类的知识,他们理解起来有难度,背诵的话也容易忘记,这时候除了学校老师的讲解,我们家长要把这些内容变成日常的故事形式来给他讲,孩子理解这句话的意思了,再去背诵、记忆就容易多了,而且不容易忘记。现在网络资源丰富,家长可以带着孩子一起看网上的视频解读。

从应试角度讲,书读完了,还可以做题形式来巩固阅读成果。家长和孩子一起做,甚至可以有意识地做错一两题,还不承认自己错了,然后让孩子到书上去找证据,在找的过程中,孩子就再次内化了对书本知识的了解和记忆。这时候的亲子阅读就是有质量的,孩子不会觉得你是高高在上的发号施令者,而是和他一起学习的小伙伴,他会有一种成就感和满足感,阅读兴趣也会继续保持。所以说在孩子、阅读习惯养成过程中,家长是要花费很多的心思的,这样的陪伴才有质量,你能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孩子对你的要求或提议就会乐于接受并且去践行。

朱永新教授说: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愿我们每个人都能在书香的润泽中拥有有趣的灵魂。


编辑丨方婧瑄

审核丨段潇

来源丨连云港综合广播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