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慢病老人“阳了”,重点关注这些问题

2023-01-12 22:19:01

微信图片_20221216084650.jpg

老人感染新冠后容易发展为重症,但症状却不一定明显。有些老人体温已经升高了,自己却不知道;也有的会发生“沉默性缺氧”,呼吸状态看起来正常,但实际上血氧饱和度已经比较低了。相较年轻人,老人发生重症几率更大,除年龄因素外,还和基础疾病的控制是否稳定有关。




微信图片_20221216084705.jpg

在今天的《健康早八点》节目中,针对老年人5类常见慢病,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老年医学科张艳艳主任给出这些提醒

心脑血管疾病患者

即便没有新冠肺炎,到了冬季,慢病老人的原发病也容易加重。首先要做好保暖,天气变冷,先加衣服再加药。

其次,要根据不同情况规范用药:

有心脑血管疾病的老人发烧时,首选物理降温;退烧药与部分冠心病、缺血性脑卒中治疗的药物合用会增加出血风险,比如阿司匹林与布洛芬合用。

持续高烧时,推荐服用对乙酰氨基酚降温。服用对乙酰氨基酚时,要密切关注出血情况,比如牙龈、鼻子等部位,以及观察大便是否发黑。

另外,冠心病、心衰或者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发烧时建议记录每天的尿量或体重。

微信图片_20230112094853.jpg

糖尿病患者

感染新冠后,要理性看待血糖可能出现的应激波动,规律饮食,尽量保证没有低血糖情况。家人要特别注意老人的日常状况,警惕明显心慌、手抖、出汗等沉默性低血糖症状。

此外,老人不能随意停用降糖药,必要时咨询医生。服用一种新药物时,要留意是否含有与自己基础药物相互作用的成分,避免引起不良反应。

微信图片_20230112095026.jpg 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患者

这类老人由于基础呼吸系统的功能较弱,首先要注意防护,继续坚持戴口罩,注重保暖。

其次,可通过漱口、鼻腔清洗液清洗口鼻,减少感染风险。有条件的话,监测血氧,备足日常用药。

微信图片_20230112095205.jpg

消化系统疾病患者

由于本身消化吸收功能较差,感染新冠时,消化系统疾病的老人要格外强调营养的摄入。吃不下时可以口服营养制剂,少食多餐,在保证能量供给的基础上补充蛋白质。

服用退烧药时,首选对肠道刺激较小的药物,如对乙酰氨基酚。

微信图片_20230112095342.jpg

认知障碍老人

由于很难表述清楚自己的不舒服与需求,这类老人往往需要患者家属更耐心、更细心的照顾。

家属要掌握合理方法,顺着、哄着老人,留心观察老人表情、尿量、皮肤弹性、神志等表现。



编辑丨方婧瑄

审核丨段潇

来源丨连云港综合广播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