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云港:广大青少年积极收看“我们的节日•清明”《我爱古诗词》电视节目
中华文明能够薪火相承离不开诗词的浸润,离不开千百年来我们对于诗词的崇尚。时值清明,以诗润心。我市组织各中小学校广泛收听收看了由省文明办、省广电总台制播的“我们的节日•清明”《我爱古诗词》特别节目,通过收看节目,让广大青少年和家长们过一个不一样的“清明”。同学们受益匪浅、收获颇多,让我们一起来倾听他们的观后感吧~




知节日习俗

我在观看了《我爱古诗词》后,知道了更多关于清明节的文化。在清明寒食期间,民间有禁火寒食、踏青郊游等习俗,还有荡秋千、放风筝、拔河、斗鸡、插柳、斗草、打球等传统活动,让“清明”更加富有诗意。
——连云港师专一附小五(5)班 孔垂宥
通过节目我看到了独特的民俗祭祀,那就是闻名遐迩的溱潼会船,真的是百舸争流,千帆过尽;了解了“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的茶祭祖;以及放风筝、吃青团、折柳等清明节日习俗。
——连云港市苍梧小学四(6)班 范谨萱
节目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清明与风筝的关系。古代,在清明节剪断高飞的风筝,寓意着让风筝带走晦气、苦闷和病痛,这个习俗在《红楼梦》中也有记述。通过观看节目,让我领悟到清明节的意义不局限于祭祀祖先、缅怀先辈,还让我知道生命的有限和可贵,从而更加理性地珍视人生,走好自己的人生之路。
——连云港市海州实验中学八(12)班 陈澍
赏文化艺术

节目通过诗、画、文、像等方式向我们展现出清明时节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及深厚的寓意。其中,我最喜欢的是小组问答环节,它以清明的食和玩为主题,以极其富有特色的文化视频为表达方式,让我看到了一个与众不同诗画般的清明。有“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的清凄,有“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的慨叹。但无论是哪种情结,都反映了中华儿女对先辈们的深切情思。
——连云港市解放路小学六(4)班 王鸿博
读万卷书,也要行万里路。随着镜头与小选手们一起走进了被誉为“南京版的《清明上河图》”的《金陵图》,借助数字化技术,探寻了宋代南京人的民俗生活;去实地体验了青团的制作过程;在春风里倾听了“空中交响乐”南通板鹞风筝的鸣声;还前往山东淄博了解了中国古代足球“蹴鞠”的踢法……我从中学习到了很多从未了解过的“清明”,杜牧的《七绝·清明》诗,勾画出一幅美丽的水墨画;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则把人们带入另一番节日盛景。
——连云港市新海初级中学七(29)班 周诗雨
《我爱古诗词》节目带领我们追随历史的脚印,看清明的前世今生。“清明冷,好年景。”“雨打清明前,洼地好种地。”数不尽的谚语表现出农人对于生活、农事的经验,先人的智慧,更表现出对丰收的企盼,美好生活的向往。
——连云港市新海实验中学八(11)班 谭炜烨
学科技知识

我和爸爸妈妈准时赴约,观看了这场精彩纷呈的诗词大会。在这场诗词盛宴里,有我喜爱的一位老师,他就是南京师范大学的郦波老师。他说:“春天放风筝,风不大,风筝一放就飞起来,为什么?是因为大地上已有阳气在蒸腾向上。”郦波老师将科学和人文相融,为我们带来了干货满满的知识大餐。看完这场诗词会,我和爸爸妈妈意犹未尽,我们准备举办一场有“清、明”二字的飞花令,人生自有诗意,让我们沉浸在其中吧,享受诗词带给我们的乐趣。
——连云港师专一附小五(4)班 刘釨沐
“好的书法,都是情郁于中发乎外,诗词也是如此”“人们根据太阳的位置确定什么时候播种、什么时候收获,节气是在农耕文明的积累中发展起来的”……诗词与科学知识融合在一起,这场节目如丰富的知识大餐,让我深深地感受到我国传统诗词文化的无穷魅力,一种骄傲之情油然而生——这就是祖国的传统节日!这就是祖国的诗词传统文化!
——连云港市城头中心小学六(7)班 邵雨欣
我迫不及待地打开电视,准备好边看边做记录。我紧张地记录着,大脑在飞速搜索问题的答案。我为答对的选手开心,也会为答错而遗憾和着急。就好像我也置身于赛场一样,手心直冒汗。观看《我爱古诗词》还让我学到了许多知识:我知道了“天下第一江山”是“北固山”;足球起源于我国古代的“蹴鞠”运动;“天下第三行书”是苏轼的“黄州寒食帖”……
——连云港师专二附小四(6)班 王一涵
传红色基因
看完节目,我对清明节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思考,也能够更加明白胸前红领巾的意义。无数先烈,在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的危险时刻,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用血肉之躯筑起了坚固的长城;无数先烈,在社会主义建设最需要的时刻,毫不犹豫、挺身而出,毅然抛开个人的一切。清明节,就是要去纪念和缅怀那些曾为我们祖国奉献一切的人,是他们用自己的身躯,托起了今日的和平盛世。作为新时代少先队员,我们应该懂得如今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我们更应该懂得所肩负的使命和责任,让我们继承先辈们的昂扬志气,热爱祖国,珍惜时光,努力读书!
——连云港市苍梧小学四(7)班 王晨旭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我们要用实际行动来证明一切。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为建设祖国积蓄蓬勃的智慧力量;培养高尚的社会主义道德情操,争做现代化建设的“四有”新人;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继承和发扬革命先烈的爱国情怀;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增强自信心,从文明规范的行为习惯做起,促进自身全面发展。
——连云港市墟沟中心小学五(4)班 阎星铭
作为一名共青团员,我认为青少年在清明时节,应该缅怀先烈、致敬英雄,传承和弘扬英雄烈士精神,积极参与到红色寻访、品读家书、讲述党史故事等活动中,共同营造崇尚、学习、捍卫英雄烈士的浓厚氛围,以实际行动传承红色基因、争做时代新人。
——连云港市特殊教育中心盲九年级 朱文广
清明节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扫墓。我想到了在学校参加的到东海县磨山烈士陵园祭扫烈士墓活动,在活动中我们为先烈们擦拭墓碑、敬献鲜花。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我立志:作为新时代的少年,我一定要继承革命先烈的遗志,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好好学习,长大后为建设家乡贡献自己的力量。
——东海县牛山小学五(2)班 周辰洋
在清明这天,我们缅怀那些风雨里的坚韧,那些血与火中的忠诚,新时代的少年将赓绩红色基因,传递红色信仰,继续砥砺前行。因为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唯有接续奋斗,创造属于我们的、无愧于时代的光辉业绩,才能告慰先辈、告慰历史。历史的接力棒已经传递到我们手中,我们理当肩负起历史的使命,踔厉奋发,勇毅前行,谱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壮丽篇章!
——灌云县新区实验小学五(10)班 李湛
《我们的节日·清明——我爱古诗词》节目,让我饱览了瑰丽的中华古诗词丰厚文化底蕴,每一句诗句,都流淌着浓浓思念,每一个音符,都回想着铿锵誓言。在这个追思致远的时节,节目以诗歌作信,以声音为桥,追溯卷帙浩繁的历史,轻启鲜活的记忆,在抑扬顿挫与低回婉转中,仿佛先烈们的思想再次鲜活炽热。节目再次带我们走入定格的历史时空,感受先祖们的肝胆赤诚与跃动不息的生命力量。
——灌南县实验中学九(25)班 耿宇萌
品读诗词经典
传承文化精髓
让我们在这个春天里
一起去探寻节日中的
文化与传承
来源:市文明办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