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家庭】街道京剧社让居民在家门口过戏瘾
京剧作为中国戏曲舞台上最具代表性、影响力的剧种,被誉为“国粹”。许多人觉得“国粹”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显得有些遥远,但是在我们港城就有一家京剧社,它让戏迷们在家门口就可以看大戏了。
在海州区新海街道常乐社区的一间活动室里,一群身穿戏装的京剧爱好者正在排练一。轻移莲步,翘起兰花指,一段段细腻婉转、韵味醇厚的唱腔回荡在排练室里。
振兴京剧研究社社长 付红梅:我们这个团队名字叫海州振兴京剧研究社,成立于1989年,到现在有30个年头了。
付红梅告诉记者,海州振兴京剧研究社是一群京剧爱好者自发组织的社团。别看这个京剧社是由业余戏迷组成的,但无论是乐器,还是行头都是非常专业的。
振兴京剧研究社导演 马惠玲:这个是梅派的大青衣,但是因为他化妆的时间比较长,他是先打底,然后切片,头饰、吊眉,还是比较复杂的。
振兴京剧研究社社长 付红梅:我们这个团呢,虽然不是专业,但是我们经常请专业老师来授课,言传身教。我们这些演员也比较努力,认真学习,基本上都达到了唱练做打,身眼手法的功底。
记者了解到,振兴京剧研究社的成员大多数都是“半路出家”的业余爱好者,他们当中年纪最大的80多岁,最小的也有近50岁,他们因为喜爱京剧聚在一起,共同追求“国粹”艺术。
振兴京剧研究社社员 王素琴:通过这学习京剧,国粹,我们就不管做什么都很快乐,在台上扮上戏化上妆美美的。
振兴京剧研究社成立30多年来,队伍不断壮大,现在已拥有五十多名成员。为了进一步弘扬国粹艺术,不断提高票友的演出水平,京剧社在街道社区的大力支持下,每年到学校、部队、养老院等场所进行公益演出上百场。
振兴京剧研究社社长 付红梅:我们的经典戏《贵妃醉酒》、《杨玉环》、《红娘》、《勘玉钏》,现代戏《沙家浜》《红灯记》都是脍炙人口,也得到了大家一致好评。
现在,京剧社希望让更多市民了解京剧,喜爱这门国粹艺术,他们觉得传承这份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比什么都重要!
振兴京剧研究社社长 付红梅:我们快乐自己,也愉悦别人,我希望中国的国粹传承下去。
振兴京剧研究社社员 王素琴:希望更多的年轻人喜欢京剧,也成为我们的票友,希望国粹,发扬光大。
《港城365》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