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迎中秋节,传承中华情
暑气消散、金秋送爽,街头巷尾的丹桂香提醒着我们又至一年一度中秋节。中秋节又称团圆节,月圆人团圆,这一天阖家团聚,亲朋好友齐聚一堂,点灯赏景、望月抒怀、品味月饼、互诉衷情,洋溢着温馨动人、喜乐祥和的节日氛围。
中秋历史悠久、温馨浪漫,既是情感表达的载体,也是连接精神的纽带、延续文化的根脉。从嫦娥奔月的神话传说到祭月赏月拜月的传统习俗,从漂泊的月夜吟咏到边关战士的望月思乡,赏月拜月中寄托着儿女情长和人们美好的愿望与祝福,低吟浅咏中流露着思乡思亲的情丝和家国情怀,编织出沿袭千年的文化锦衣。一轮明月,照亮古今。深厚的历史积淀让中秋焕发出经久不衰的文化魅力,月光遍洒清辉、起舞弄影,琉璃之境濡染着历史川流,传递着千古情怀,脉动着精神追求,蕴含着“家和万事兴”的美好寓意,彰显着五十六个民族的同胞情谊和中华文化博大深厚的含蕴。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花影月波营造了中秋灵动清幽的意境,明月之诗为中秋增添了独有的韵味。“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桥上的月、玉人的萧轻诉着对友人的思念;“露从今夜白,越是故乡明”,月清露华浓氤氲着对家乡的思念;“满月飞明镜,归心折大刀”,明月白如霜露,士兵的刁斗敲响催晓的声音,家国之情倾泻而出……无数诗词名篇浅吟低唱中秋月的古韵之美,古今同情,对亲人的思念、家的眷念、为国的一片丹心在中秋月圆时化作心中的一叶叶扁舟,承载着淡淡的乡愁、浓浓的牵挂、深深的祝愿。
从古至今,欢度中秋的形式和内容在历史上有沿革,过节习俗有变迁,随着时代发展各地的过节风俗日益多元、特色独具,桌盘上月饼的口味和包装也多种多样,五仁月饼、蛋黄莲蓉月饼、冰皮月饼、网红月饼等令人目不暇接,但无论手中的月饼是什么味道,无论岁月如何变迁,我们始终守望着同样的明月,萦绕着共同的情怀,寄托在月饼中那圆满和美的意涵始终不变,这份悠远的情怀始终不变。
月是故乡明,人是家乡亲,走得再远,都不能忘记自己的“根”在哪里。“天下相亲与相爱,动身千里外,心自成一脉”,纵然身在异国他乡,但我们的心在一处、情成一脉,家庭是最温暖的情感归宿,五十六个民族是紧密团结在一起的“大家庭”。中秋佳节是传统文化基因的纽带,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要传承和发扬好中秋传统文化,以高度的情感认同传承好家风,重视家庭建设,让情暖中秋、爱不出走,在赏玩花灯、猜谜观潮、饮桂花酒等饶富趣味的节庆活动中增强节日体验感与参与感,传承中秋风俗、增进节味,共同营造弘扬传统文化的浓厚节日氛围,共庆团圆、同祝祖国。(阿娇)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