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好“通”字组合拳,解决防控“买菜难”
近期,上海、长春、哈尔滨等地因疫情防控让城市进入“静止”状态,由此带来的“买菜难”问题再次刺痛了老百姓敏感的神经。虽然在当地政府紧急调配下,这些问题逐步得到缓解,但是在国内本土疫情点多、面广、频发的严峻形势下,“买菜难”谁都可能遇到,其中的警示不容忽视,需要未雨绸缪防备于未然。
乱麻必有头、事出必有因。疫情封控停止了一切非必要流动,也让一些必要的流动处处受控。由于层层设卡,保供车辆出不去、外地车辆进不来,带来蔬菜采购渠道不畅运输难;部分市场、商超因为疫情关闭,带来运营能力不足供应难;线上企业、物流企业不能全员上岗,带来分拣派送不够配送难;老人、病患等特殊群体线上不会点单、线下难以抢购,带来服务不力精准到位难……通则不痛、痛则不通。居民“买菜难”,难就难在必要的运输流动被“卡”,需要多方统筹,打好“通”字“组合拳”,打通了“卡点”、疏通了“堵点”,所有的“症结”、难题就会迎刃而解。
最关键的机制是应急体系要相互融通。“菜篮子”虽小,里面装的却是一个产业链,哪个环节“掉链”,都可能导致一个城市菜不够、百姓篮子装不满。吉林采取跨省“求助”、大型企业保供“自救”、全省“联动”等多个硬招,化解这一难题。当前奥密克戎变异株传染性强、扩散快,每个地方都难以置身事外、独善其身,必须把抓防控和保民生都作为头等大事,特别是针对居民生活保障这一根本性工作,更要把可能发生的问题、困难想在前、谋在前,形成多个应急预案,通过上下统筹、内外联动,紧扣采购、运输、配送等各个环节,建立生活物资应急保障体系、“一方有难、八方支援”联保联供机制,群策群力共克时艰。
最管用的举措是保供渠道要处处畅通。疫情一出现,有些地方“一刀切”,对外来人、外来车辆“层层加码”“车车都卡”,致使“绿色通道”道不通、“通行证”行不通。避免“过度防疫”给保供机制带来多重“梗阻”,迅速降低物流周期,让新鲜蔬菜新鲜上市,必须建立疫情防控分区分级精准防控机制,促进各地区之间防疫风险等级互认、标准互联,确保省与省之间、市与市之间、县区以及乡镇之间一个政策喊到底,让保供人员、车辆闭环管理、有序通行,防止“简单粗暴”的行政命令“卡”住正常通行、击穿防控底线。同时应强化指导督导,及时纠正个别地方过度过激行为,打击哄抬物价等违法行为,把保供应、保民生、救急难各项工作落到一线,让疫情防控既有力度、也有温度。
最亟需的服务是精准配送要无缝贯通。疫情防控要求居民“足不出户”“人不出区”,如何保障粮油肉菜蛋等生活物资精准配送投放到户,考验着基层的治理能力和服务智慧。针对“买菜难”,多地纷纷成立专门服务队,设立24小时服务热线,线上线下齐发力,破解从小区到住户“最后100米”的障碍。党员干部始终是为人民奋斗的,只要用心用情为民做事,让不同群体感受战时的温馨,我们的工作就能得到群众的信赖与支持。
莫道今年春将尽,明年春色倍还人。“买菜难”不是一个新课题,在非常时期还会动态衍生出一些新难题。但千难万难,尽到“四方责任”就不难。病毒虽然凶猛,却挡不住春天的脚步,担当起党员干部的担当,就没有驱不尽的严寒。疫将散、花将开,待那时,无边的春色将会格外明媚、分外醉人。(王维聪)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