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赋予“铜奔马”们旺盛的时代生命力

2022-07-02 09:54:37

近日,甘肃省博物馆推出的一款文创玩偶一夜之间火出圈。咧着大嘴张开双臂的绿马,金鸡独立踩在一脸不情愿的胖飞燕上,一副快乐无忧的样子。

其原型,是该馆镇馆之宝“铜奔马”,又称“马踏飞燕”“马超龙雀”等,1983年被确定为中国旅游标志。20世纪60年代出土于武威市雷台汉墓的铜奔马,造型奇特,矫健优美,如在空中飞驰,一足超掠飞鸟,不仅表现了中国古代艺术匠师丰富的想象力和高超的铸造工艺,也象征着中华民族奋发向上、豪迈进取的精神面貌。

作为国宝级文物的铜奔马,是我国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优秀具象代表。铜奔马的故事一直备受世人关注,也曾一度出现“四海盛赞铜奔马”的热潮。文创玩偶铜奔马的销售火爆,应该说是文化创意产品的又一次成功和胜出。其因素,至少正如网友所说,一方面,其模样丑萌可爱,在节奏紧张、工作压力普遍较大的今天,自然而然可以让人放松心情。另一方面,绿马的形态正好与“绿码”谐音,顺合了当下人们对疫情早日消除、身体安然无恙的期盼。可以说,把握社会脉动,吃透社会心理,呈现时代表达,让铜奔马又一次“活”了起来,也火了起来。

早在十几年前,台北的故宫博物院推出了一款“朕知道了”的纸胶带,很快火爆文创和旅游市场。近年来,各地博物馆精心研发文创产品,让文物“活起来”,走进文创市场,成为深受人们喜爱的消费对象。比如,去年,共有近100家博物馆参加天猫“双11”,11月1日开售首日,博物馆文创产品销量激增超400%,成为最大的黑马之一。今年5月,贵州省博物馆推出两款数字藏品“北宋韩琦楷书信札卷(部分)”“鹭鸟纹彩色蜡染衣裙”,2万份藏品,上线即售罄。类似例子不胜枚举。

那么,这些颇具市场的博物馆文创产品的主要消费群体是谁?年轻消费者是主力军。这个群体,越来越注重精神层面个性化、体验性、参与感、情感性的需求,这是一个可喜的文化现象,也是一个潜力巨大的文化市场。不少文博机构顺此巧做文创文章,效果俱佳。故宫博物院出版的互动解谜游戏书《谜宫》系列、河南博物院失传的宝物系列盲盒、成都博物馆彩绘石犀等,之所以个个热销,原因即在此。显见,这是一个文博机构与年轻群体通过文创形式进行的积极对话、良性互动的结果,不仅彰显了青年一代文化自信不断增强,也推动了博物馆文创的繁荣与发展。

探察文博机构的文创实践,可以得出一些经验与启示。其一,以文旅融合的“大文创”理念,开发兼具艺术性和实用性、适应现代生活需要、符合市场消费需求的文化创意产品,赢得消费者特别是年轻群体的认可。其二,探索建立与财政支持挂钩的文博文创绩效考评制度,把文创工作与知识产权创作有效划分,让参与创作的人员通过知识产权获得收益,激发行业内生动力。其三,线上线下并举,拓展网络销售平台,拓宽文创产品销售单纯依赖线下旅游消费的路子。

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是文化繁荣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是一道必须答好的时代命题。去年,文化和旅游部等八部委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推动文化文物单位文化创意产品开发的若干措施》,要求文化文物单位深入挖掘文化文物资源的精神内涵,推动文化创意产品开发。紧随时代,不断用心用情用力,赋予“铜奔马”们旺盛的生命力,推动文创产品“出圈”,博物馆就会更好发挥出社会教育的功能,文化创意产品成为广大人民群众感悟中华文化、增强文化自信的重要载体。(何芗婷)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