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事不“小视”,绘好社区治理“同心圆”
城乡社区是社会治理的基本单元。随着社会治理结构转变,基层社会日益成为各种利益诉求交汇点,社会治理重心不断向基层社区转移。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完善社会治理体系。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提升社会治理效能。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通道,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
“大国之大,也有大国之重。千头万绪的事,说到底是千家万户的事。”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推动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的目标实现,最终要体现在千千万万个家庭的幸福美满上,体现在关乎群众切身利益的小事小节上。“社区是城市治理体系的基本单元。我国国家治理体系的一个优势就是把城乡社区基础筑牢。”国家治理是一篇大文章,社区治理是组成这篇“大文章”的重要部分,做好社区工作,为建设和谐社会奠定坚实基础,关键在办好人民群众牵肠挂肚的“小事”,切实提升群众的“小幸福”。聚焦基层治理,切实把社区治理好,把群众的实际问题解决好、落实好,让每一个社区都能成为和谐社区、幸福社区。
胸怀“国之大者”,对社区“小事不小视”。民生从来无小事,一枝一叶总关情。共产党是为人民服务的政党,为民的事没有小事,要把群众大大小小的事办好。开展社区治理,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理念,领导干部胸怀“国之大者”,坚持“有啥事一起商量,有啥难互相帮忙”,善于深入基层、融入群众、了解实情,对社区的“小事不小视”,把关乎群众切身利益的事情作为天大的事来想、来办,依靠群众力量来解决群众的问题。比如,北京市石景山区依靠“老街坊”,发展社区协商民主,及时化解矛盾,解决群众的“烦心事”。
强化“党建引领”,让干群“拧成一股绳”。社区是基层基础,只有基础坚固,国家大厦才能稳固。强化党建引领,做好社区服务,夯实国家治理基石,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基层工作千头万绪,做好群众工作,关键在提升办事速度、办事效率、办事满意度。比如,山东省龙口市新嘉街道社区组建起“红心代办”队伍,着力把服务送到群众“家门口”,既实现村“社区”党组织书记、主任“一肩挑”,明确具体责任人,着力解决困扰群众心头的问题,也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让社区干群“拧成一股绳”,通过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等方式,切实解决群众“急难愁盼”。
坚持“人民至上”,托举起“稳稳的幸福”。人民群众是中国共产党的力量之源和胜利之本。推动社区治理,群众最有发言权,依靠各方力量一起参与,提升社区治理水平,绘好社区治理“同心圆”。比如,在应对老龄化问题加剧上,北京市东城区朝阳门街道的银行、饭店、社区服务中心,甚至是便利店、打印店门口,经常能看到提供歇歇脚、喝口水、防走失、敢救助、助老包等暖心服务的牌子。始终坚持“人民至上”,依靠社会力量推动社区治理,在不断提升社区治理效能中托举人民群众稳稳的幸福。
社区工作千头万绪,说到底是做好为民服务工作,一件接着一件办好人民群众的烦心事、揪心事,使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文/李茜)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