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牢人才与城市发展双向奔赴的“心”巢
13日,中国·盐城第十二届沿海发展人才峰会举行,一系列招贤纳才之举,让更多的海内外英才在这里以梦为桨,激情扬帆,携手共创美好未来。
千秋基业,人才为本。人才是国家发展、民族振兴、城乡繁荣的源头活水。对比“大城市”打得如火如荼,“小城市”或“小家乡”多少显得力不从心或差点火候。如何给“小家乡”的人才招引工作“添薪助火”?瞄准本土人才,推动大学生回流是蹊径之一。以“知己知彼”之策,“交心换心”之举,让本土大学生“有心回”、“放心待”且“安心留”,筑牢人才与城市发展双向奔赴的“心”巢。
知其困、晓其躇,当好本土人才的“知心人”。知己知彼,贵在“知”字。知多少、知远近、知深浅是吸引人才回流的首要环节,首先要做大学生的“知心人”。“大城市”还是“小家乡”长久以来便是大学生在择业就业过程中面对的选择难题,其背后隐含着“面子和里子”“当下和未来”等更深层次的思虑,还包括教育投资和回报的对等考虑、家庭期望的背负和达成。只有深切感受并领会背后复杂的纠结考量,才能真正把握大学生踌躇窘困之处,进而以此为突破口打开大学生的心门,真正和大学生人才站在一起、说在一起、想在一起。以共情产生共鸣,用真心走进内心,消解对方抵触心理,建立有效沟通机制。
畅其堵,通其道,当好本土人才的“舒心人”。有堵即有疏,自是自然之法。疏什么、怎么疏是指引人才回流的保障环节,人才工作者既要“知心”,更要“舒心”。在交心换心过程中,引导大学生树立“两面思维”,在“一体两面”中辩证认识到“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是一种高平台式的优质选择,“平地起高原”也是一种启山林式的魄力选择。同时,完善大学生就业创业支持体系,结合地方产业结构、产业特色以及经济发展需求,针对性接洽对口大学生,为其提供有的放矢、人尽其才的工作岗位,并规划各类人才的成长路径。夯实大学生服务保障体系,在住房安居、医疗保障、婚恋交友等方面提供“店小二式”服务,通畅人才返乡生活通道,切实解决好大学生的烦心事和揪心事。
引其思,定其心,当好本土人才的“安心人”。心安则气定,气定则人留。写好“育留”后半篇文章是推动本土大学生反哺家乡工作的落脚点,人才工作者还需扮演好“安心人”的角色。相较外部的“政策引力”,来源于个人内部的认同具有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个人是栖息于价值感和归属感上的存在,能否收获价值感和意义感是回流大学生留或去的关键。指引大学生思索返乡回流和家乡建设的关系,激发其内心深处的爱乡之情,引领其把成就感和价值感构筑在乡村振兴的热土上。抓住本土大学生群体中的“关键少数”,把政治引领融入人才工作当中,提升青年党员的思想高度,推动他们走在前、干在先,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争做乡村建设发展的排头兵。
以此心换彼心,凭借“知心”“舒心”“安心”步步走进大学生的“内心”,营造家燕归巢的良好生态,构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用有所成的人才反哺发展格局。(徐媛)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