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待生命之源,托举百姓“稳稳的幸福”
点点滴滴,聚成江河湖海;句句叮咛,彰显深厚情怀。3月22日是第三十一届“世界水日”,今年的主题是“加速变革”。22日至28日的第三十六届“中国水周”活动,主题为“强化依法治水 携手共护母亲河”。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战略高度,提出“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方针,为统筹推进水灾害防治、水资源节约、水生态保护修复、水环境治理提供了根本遵循。
水是生命之源,是最灵动、最活跃的元素,是生态系统、得以维系的基础。从南水北调、同饮一江水,到非法码头整治、污染治理、水文站水文监测,再到……我们着力写好“水文章”,破解水资源不平衡问题,想方设法保护水资源,让河湖轻盈、水清岸美的生态画卷,在神州大地上徐徐铺展。每一滴水,都承载希望,蕴藏力量,这是我们行稳致远的根本,我们要治理水、塑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好关系,促进生活、生产、生态“三位一体”高质量发展,让水不仅满足我们的生存,更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强大动力,把水资源转化为生产资源,变成“好风景”“好钱景”,托举百姓“稳稳的幸福”。
每一滴水,都蕴藏民生故事;每一滴水,都凝聚时代精神。取水难、用水难一度成为困扰一个地方发展的“堵点”,成为百姓心中的“痛点”,解决这个问题,我们看到了很多地方的主动作为。从“红旗渠”的修建中,我们感受到了势必要解决水问题的决心,更折射出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在团结群众、依靠群众的过程中,修建了一条“水渠”,也筑起了坚不可摧的“精神堤坝”,展现了我们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在破解水问题的过程中,这样的故事很多,这样的精神很强大,都化成了“点点滴滴”深情浸润民生、温暖民心。
发展是硬道理,水则是硬约束。田间地头、绿水青山、生产生活……水是我们生存的根本,也是我们发展的根本,促进高质量发展,关键在重视水、治理水、善用水、保护水,增强思想上的自觉,强化制度保证,成为水资源保护的行动者。“要想国泰民安、岁稔年丰,必须善于治水。”通过河长制、湖长制等方式,既加大对破坏水资源、污染水资源的惩治力度,也做好宣传引导工作,全面统筹左右岸、上下游、陆上水上、地表地下、河流海洋、水生态水资源、污染防治与生态保护等,多个方面着力,让“河畅水清、岸绿景美、人水和谐”的生动画卷成为新常态。
一滴透明水,里面写满了民生事,润泽了人民心。水是生产生活的制约因素,合理规划人口、城市和产业发展,关键在坚持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既能让我们在善待生命之源中,更好地推动黄河文化遗产的系统保护,讲好水故事,传递中国好声音。把水变成生生不息的力量源泉,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能源”,成为润泽千家万户的“水饭碗”,让越来越多的人在保护水、呵护水的过程中,也尝到水释放的红利,浇灌更加美好的生活。
“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水是国泰民安的基本要素之一,水安全是生存的基础性问题,要高度重视水安全风险,不能觉得水危机还很遥远。善待生命之源,需要我们加大保护力度,更需要提升治理力度,坚持节约用水,让每一滴水都用在“刀刃上”,促进可持续发展。(文/李茜)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