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博物馆“对话”文明、“邂逅”美好
5月18日是国际博物馆日,今年博物馆日的主题为:“博物馆、可持续性与美好生活”。近年来,参观博物馆成为人们的一种生活方式,博物馆已成为人们文化休闲的重要场所和追求美好生活的重要印记。我国博物馆不断加强文物价值挖掘阐释,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增进文明交流互鉴。(5月18日人民日报)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博物馆是保护和传承人类文明的重要殿堂”。博物馆集中了过往人类智慧与文明的结晶,是研究、收藏、保护、阐释和展示人类物质与非物质遗产的场所。与时俱进繁荣发展博物馆事业,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文明交流互鉴,让人们通过与文物、文明“对话”,更好地认识过去、把握今天、探索未来,“邂逅”美好生活,眺望“诗和远方”,砥砺筑梦新征程。
在博物馆“聆听”历史,赓续中华文脉、坚定文化自信。“一个博物馆就是一所大学校。”5000多年的中华文明,灿若星河、绵延闪耀,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力量源泉,是中华民族自信心与自豪感的深厚底气。记载古代历史的竹简木牍,历经千年沧桑的秦砖汉瓦,精美绝伦的敦煌壁画,工艺精湛的陶瓷器皿……一件件珍贵的文物是见证历史的文化遗存,讲述着一个个中华文明的精彩故事,是“定格”的历史遗存、“活着”的文化瑰宝,刻印着社会发展的时代轨迹,承载中华文明进步的记忆,激发了民族文化自信,增强了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让中华文明之光烛照伟大复兴征程。
在博物馆“遇见”美好,提升生活品质、丰富精神滋养。《唐宫夜宴》完美呈现“博物馆奇妙夜”火爆刷屏,《只此青绿》“穿越”千年诠释宋风雅韵实力出圈,《典籍里的中国》钩沉典籍里的精神之源,考古盲盒、文创雪糕等文创产品广受欢迎……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动”起来、“活”起来,“博物馆热”成文化现象,“到博物馆去”成生活风尚。今年“五一”假期,全国6000多家博物馆接待游客超5000万人次,达历史同期最高水平。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博物馆与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互动共振,为美好生活注入新的动能。
在博物馆“对话”文明,促进交流互鉴、成就美美与共。交流互鉴是推动世界和平发展、人民安居乐业的重要动力。西安博物院唐代三彩腾空马真实再现了丝绸之路上西域胡人急奔长安的生动形象;陕西历史博物馆骆驼载乐俑见证了丝绸之路上繁密的艺术交流;西安碑林博物馆昭陵六骏石雕特勤骠则带有明显的西域良马特征……中国-中亚峰会开幕日恰逢国际博物馆日,西安众多博物馆馆藏蕴含丰富的域外元素,让人无不感受到文明互鉴绵延深远的力量。博物馆保护和传承人类文明,也推动世界文明交流互鉴,有如面向未来、融入全球的文化客厅,在文明“对话”中携手共进、迈向更加美好的明天。(赶渔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