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养老”变“享老”,让农村老年人幸福“满格”

2024-06-14 11:13:54

记者13日从民政部获悉,民政部联合中央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农业农村部等21个部门近日印发《关于加快发展农村养老服务的指导意见》。这是我国首次在全国层面专门对发展农村养老服务作出的总体性、系统性部署。


养老服务关系民生、连着民心,做好养老服务工作事关家庭幸福、事关民心向背。农村不应该是被遗忘的“养老角落”,相反,农村是养老的主阵地之一,要让每一个老人都安享晚年,托起老年人稳稳地幸福,就要在农村养老上用心。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的数据,我国农村的常住人口为50879万人,其中60岁及以上的人口为12136万人,占农村总人口的比重为23.8%;65岁及以上人口为9035万人,占农村总人口的比重为17.7%。显然,农村养老压力大、任务重、难度大,要合理规划建设服务设施,建立健全多元投入机制,提高服务资源利用效率,让农村老年人“养老”变“享老”,幸福“满格”。


坚持问题导向,补齐农村养老服务短板。让老年人安享晚年,不能只是把目光聚焦城市,更要看向农村,坚持问题导向,看到独居老年人群占主体,老年人收入来源少、养老金水平低,农村失能老人照料问题突出等问题,有针对性施策,解决服务设施人才短缺,做好农村老年人差异化服务。意见设定目标,到2025年,农村养老服务网络进一步健全,每个县(市、区、旗)至少有1所以失能照护为主的县级特困人员供养服务机构,省域内总体乡镇(街道)区域养老服务中心服务覆盖率不低于60%,互助养老因地制宜持续推进,失能照护、医康养结合、助餐、探访关爱、学习娱乐等突出服务需求得到有效满足。显然,农村老年人养老,既是家事,也是国事,要提高思想认识,也要多维度、多角度用心,建立适合当地的养老方式。


跨越“数字鸿沟”,推进“智慧养老”。信息化时代,要更好地满足农村老年人对美好生活的期盼,提升老年人的幸福感,就要帮助农村老年人跨越“数字鸿沟”,针对老年人群体,了解他们对数字化时代各项新技术的了解、使用情况,通过培训引导,让更多农村老年人触网、用网,更好地融入数字生活。通过数字赋能推进智慧养老,不仅能让农村老人“潮起来”,享受便捷温馨的服务,也能更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共享智慧银铃生活。


丰富晚年生活,托举最美“夕阳红”。要提升农村养老服务质量水平,加强服务安全监管,推进医养康养相结合,提高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养老服务水平。农村老年人也期盼更加美好的晚年,聚焦农村老年人对精神文化的需要,用好基层社区、党群服务等阵地,为老年人提供书法、舞蹈、音乐、模特、戏曲、太极等课程,不仅丰富老人们的老年生活,更能受到文化浸润,在“家门口”实现老有所学、老有所教、老有所乐、老有所为,增强农村老年人的获得感、幸福感。


从“养老”到“享老”,既实现养老“不离村”,也发挥近邻和熟人优势,补齐农村养老、医疗服务供给上的短板,因地制宜,创新方式,有效满足农村老年人基本养老需求,共享改革发展成果,让“夕阳时光”温暖美好。(文/李茜)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