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环境,让“家门口”社区消费活力绽放
买早餐、寄快件、修家电……社区消费,一头连着居民生活质量,一头连着大小经营主体,便捷服务百姓日常生活,也让城乡经济“微循环”更畅通。各地区各部门强化城乡社区服务功能,培育壮大社区商业,让更多便民生活圈服务百姓生活。
丰富业态,满足居民消费需求。早上出门就近吃个早餐,到附近农贸市场买菜和水果,回家途中在小区门口理发店剪头发……在居民“家门口”进行的社区消费,具有便利性、即时性、高频次等特点。为了更好满足居民在“家门口”购买新鲜蔬菜,以及健身、美发、洗衣等方面服务需求,今年6月国家发改委、商务部等部门发布《关于打造消费新场景培育消费新增长点的措施》,要求各地完善城市社区便民服务、优化农村社区消费环境。各地区各部门积极改善社区消费条件,在步行5—10分钟范围内的“家门口”,持续配齐购物、餐饮、快递等基本保障类业态;在步行15分钟范围内的“家周边”,因地制宜发展文化、休闲、康养等品质提升类业态。业态丰富、场景优化的社区消费圈,更好满足了城乡居民个性化、多元化、品质化的消费需求。
盘活资源,优化多元社区服务。激发社区消费活力,不应仅仅关注消费本身,而应构建一个消费与居住和谐共处的环境。同时,在确保安全的基础上提高设施的使用效率,避免不必要的大规模拆建,倡导资源的多功能利用。在合肥南七街道科企社区,原来的化工机械厂的老厂房,被改造为集学习教育、休闲娱乐、协商议事于一体的社区服务综合体;北京市有的街道社区梳理出闲置空间和边角地,免费提供给“小修小补”等小商户;深圳市的不少社区改造闲置空地为公共活动空间,打造高品质便民生活环境……优化多元社区服务,有效激发社区消费活力。美团数据显示,最近半年“社区健身”搜索量同比增长180%,“日间照料”搜索量同比增长87%,“居家养老服务”搜索量激增、同比增长超240%。
强化保障,助力社区消费“长红”。繁荣社区消费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市场主体积极而为,向居民提供高性价比消费服务,更要相关部门、社区协同发力,及时强化政策保障,完善社区基础设施,推动社区服务创新升级,拓展消费新场景、增加优质消费供给。去年7月,商务部等部门发布《全面推进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提出“优化营商环境”“优化企业开办服务,推广电子证照应用”;江苏、山东、重庆等地,简化社区店铺开业程序,装修施工及招牌设置实行备案承诺制,公众聚集场所投入使用、营业前消防安全检查实行告知承诺制……持续深化商事制度改革,降低社区消费服务准入成本,推动社区消费“火”起来、旺起来。
一个地方的吸引力,不仅来源于经济发展、文化底蕴等因素,还与居民幸福感密切相关。通过丰富消费业态、优化社区多元服务等措施,让“家门口”的社区消费愈发便利,将大大提升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和满足感。不断补充和提升服务水平,让活力绽放的社区消费,与居民幸福美好生活“双向奔赴”。(予兮)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