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科技创新驱动港城高质量发展
新中国成立70年间,在港城的农业、工业等各个领域,科技创新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1985年以来,我市共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以上奖项共23项。在新时代,我市坚持把创新作为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第一驱动力。
出差刚回来,市农科院院长徐大勇,就立刻投入到水稻新品种的研发中,和研究员一起采集数据,观察种子的生长情况。多年来,徐大勇带领团队选育出稻麦新品种20多个,其中,“连粳7号”被农业部认定为超级稻品种,是目前我省淮北稻区推广面积第一大品种。
上世纪90年代中期,粳稻条纹叶枯病开始在我国淮海稻区出现,被称为“水稻癌症”。在市农科院工作的徐大勇预测此病会大面积爆发,立即着手培育抗病新品种。2005年前后,徐大勇团队培育的抗病粳稻新品种连粳4号、连粳6号、连粳7号,先后大面积推广。2011年,以徐大勇为主要完成人的《抗条纹叶枯病高产优质粳稻新品种选育及应用》科研项目,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在徐大勇等农业科研人的奋斗下,70年间,我市农业依靠科技和不断调整产业结构,走上了一条振翅腾飞之路。科技改变的不仅是农业,自徐大勇的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后,我市的国家级科技奖实现了从零星到井喷的转变,年年都有科技进步奖或技术发明奖二等奖以上的奖项,涉及新材料、新医药等多个行业。
碳纤维被誉为“新材料之王”,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交通、医疗等军民产业,然而,生产技术长期被发达国家封锁。2018年,张国良、刘芳、刘宣东等人完成的“干喷湿纺千吨级高强/百吨级中模碳纤维产业化关键技术及应用”,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标志着国产碳纤维规模化生产技术的成熟。
随着国产碳纤维的大批量投产和技术的成熟,中复神鹰碳纤维有限责任公司转向研发后道制品,包括碳纤维自行车、碳纤维羽毛球拍、空轨列车车厢等民用产品,同时,致力将碳纤维应用到航天及火箭等国家尖端领域和国防建设领域。
70年间,在科技创新的驱动下,我市形成了以高性能纤维及复合材料、硅材料、化工新材料为代表的新材料产业体系。新材料与新医药、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共同成为我市高新技术产业的主导产业。今年上半年,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实现588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为42.74%,呈现平稳向好发展态势。
《连云港新闻》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