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保护进行时》保护梳理历史肌理 传承展示城市魅力
文化是一座城市的灵魂,也是一座城市的特色魅力所在。近日,江苏省政府已正式下发批复,同意将连云港市列为江苏省历史文化名城。从云台山麓的“藤花落”龙山文化古城遗址,到与“陇海线”铁路终端车站相邻的连云老街,从一处处承载着 “山海文化”的石刻符号,到被世人传扬的西游文化,连云港用2240年的建置史讲述着这座城市的过往,继往开来,保护、传承、发扬历史文化。
获批江苏省历史文化名城,首先要有文化内涵,注重保护优先。比敦煌莫高窟还早200多年的孔望山摩崖造像,以及东汉时期圆雕巨制孔望山圆雕石象,此刻正以相对原始的状态向世人展示连云港的城市文化特色和历史价值。石象上右手持钩、双足系链的东汉象奴,摩崖造像中惟妙惟肖的舍身饲虎图,让来这里参观的人都很好奇,这处“中华国宝”如何做到至今依然清晰可见,保存完整?
孔望山摩崖造像只是我市众多历史文化保护中的一个缩影。自2017年11月我市启动申名工作以来,就组织对全市90处市级文保单位“两线”进行调整和测绘;新增省级文保单位4处,公布市区级文保单位34处;开展藤花落遗址补充考古调查勘探,组织石刻文物、盐业遗迹资源、水文化遗迹资源、连云港市历史沿革、全市历史政区中心的更迭与迁徙、海陆变迁等专项调查和课题研究,将“保护”放在第一位。
老街承载着一座城市的记忆与故事,是成功获批历史文化名城中举足轻重的部分。行走在民主中路西段,这里充满着市井气和烟火气,是很多老新浦人割舍不掉的情怀。130多岁的大榆树,至今还葱茏盎然地生长在西艞(tiao)口的民居中,新浦开埠的繁荣景象犹在眼前。围绕在它身边的鱼骨状的街巷格局保留了丰富的民国建筑遗产,肌理清晰地呈现了新浦老城区的兴衰成败和民风民俗。
在外地游客的眼里,古色古香韵味的老街是绝佳的打卡地,而对于连云港人来说,是传承记忆,延续城市文脉、弘扬历史文化的载体。为此,我市认真总结过去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经验教训,坚守红线底线,梳理完善城市历史演变过程及历史城区、历史街区的范围,补充完善近代工业等遗存内容,优化申报文本和图件的表达,坚持走出去和请进来的交流模式。
找出来、保下来、用起来,用历史遗存塑造城市归属感,让文物保护成果融入生活、惠及百姓,这些都连云港申报江苏省历史文化名城交出的美丽答卷。获批后,我市将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申报工作列为新一轮城市发展规划中的重要目标,在守护好历史脉络的前提下,加快推进文化建设高质量发展,让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的港城焕发出新的时代光辉。
《连云港新闻》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