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爱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梦想小屋”为“事实孤儿”筑起温暖的家
去年年底,共青团江苏省委推出“梦想改造+”关爱计划,聚焦全省近万名“事实孤儿”这一重点困境青少年群体。截至本月,团市委经过摸排调研,试点改造完成第一批32间“梦想小屋”。
家住海州区宁海街道魏湾村的芸菲是一名四年级小学生,她的父亲10年前遭遇了一场车祸,全身瘫痪,母亲受不了家庭的压力改嫁了。家里奶奶患有白内障,全家只靠着有务工能力的爷爷打零工,以及土地流转的费用和低保补贴维持生活。这样的家庭状况,让原本活泼单纯的她变得少言语寡。去年年底,海州团委了解到她家的情况,将芸菲纳入第一批“梦想改造+”关爱计划名单。得知芸菲喜欢粉色,施工人员给小屋刷上粉色的乳胶漆,购置了粉色的书桌、衣柜、窗帘和小床,给她一个独立的生活和学习空间。
像芸菲这样的6-16周岁的事实孤儿,全市各级团组织摸排出721名。这些孩子的父母虽然健在,但由于残疾、服刑、失踪等特殊情况,事实上无法为子女提供监护和照料。在前期摸排建档基础上,今年我市全面启动“梦想改造+”关爱计划,预计两年内筹款1200万元,在全市建设1000间“梦想小屋”。
海州团区委副书记 马超:在建设完成以后,我们也将建立一套关爱帮扶体系。一方面是充分发动我们的团干,学校少先队辅导员对他们进行一对一的结对帮扶,从学业和生活上对他们进行关心关爱,另外一方面我们也将动员青联、青商以及社会各界的爱心人士,从生活精神以及各个方面对他们进行关爱帮扶,从而让他们能够更加快乐健康成长。
孩子们需要的不仅是一间小屋、一笔资助,他们还需要面对面的关心和交流。团市委负责人表示,将以“梦想小屋”建设为纽,以常态结对关爱为带,打造系列关爱项目矩阵,组织动员爱心家庭、爱心企业、爱心单位等各界爱心力量,采取一对一、多对一的结对方式,推进常态化的物质帮扶和精神关爱活动,为困境青少年群体提供精准链式、持续贴心服务,为身心全面健康发展“护航”。
《连云港新闻》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