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百人追寻百年红色足迹》有一座山叫抗日山

2021-06-08 18:13:59

今天的《百人追寻百年红色足迹》栏目为您播出,有一座山叫抗日山。

这里是全国唯一一座以抗日命名的山,素有“中国抗日第一山”美誉。抗日山坐落于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区境内,苏鲁两省交界处,原名叫做“马鞍山”。1941年,在抗日战争最艰难的岁月里,八路军115师和滨海军民冒着敌人的炮火,一手拿枪、一手拿镐,先后4次为死难者树碑建碣,创造了敌后抗战史上一大奇迹。从此,此山更名为“抗日山”。如今,山上长眠着1800余位革命豪杰,石碑上镌刻着3576位烈士英名。正所谓,青山处处埋忠骨,壮士马革裹尸还。

抗日山原名马鞍山,是沂蒙山余脉在黄海之滨甩出的一个尾巴,位于今天的赣榆区。抗战时期,八路军115师和滨海军民一手拿枪、一手拿镐,冒着枪林弹雨为自己的战友修建烈士陵园。1634座烈士墓,3576个烈士英名,真实记载了一个个苏北鲁南军民同仇敌忾、热血杀敌的抗战故事。

抗日山党性教育基地讲解员 杨慧琳:1941年3月,八路军115师教导2旅发起了青口战役,涌现出著名的青口18勇士,为了纪念在青口战役中和以往其他战役牺牲的八路军战士,教导2旅决定,修建抗日烈士纪念塔,将烈士英名镌刻其上。

在抗日山的最高峰,一座高高的纪念碑上,站立着一名威武的战士,一手高举红旗,一手紧握钢枪,眺望着远方那里,是祖国的海疆。

抗日山党性教育基地讲解员 杨慧琳:陵园最早修建的建筑就是抗日烈士纪念塔和纪念亭,大家看到这个纪念塔的塔高是14米,上面是一尊左手握抢,右手擎旗的军人塑像,高2.8米,重2.7吨。

纪念塔往下走,是用石头垒成的抗日烈士纪念堂,仿照延安窑洞的样式,表达当时滨海军民远离延安心向党的革命情怀。纪念堂内,花岗岩石碑上,密密匝匝地刻着先烈们的姓名,我们仿佛看到了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在硝烟炮火中奔跑搏杀。1943年3月,新四军团以上干部、战士共51人赴延安学习,途经赣榆小沙东黄海海面,与日军巡逻艇遭遇,一场木船对铁艇的海战打响了。

抗日山党性教育基地讲解员 杨慧琳:新四军将士们用子弹和手榴弹击退了敌人一次又一次进攻,从凌晨一直打到傍晚。在毙伤日军10余人的同时,我方伤亡惨重,后来山东独立团听到枪声,赶来救援,敌人见无机可乘,仓皇逃窜。而小沙东海战牺牲的16位战士,就安葬在这座圆形的烈士冢当中。

清明前夕,95岁高龄的抗战老兵马入营,在曾经的老政委符竹庭烈士陵寝前敬军礼、唱当年的抗战歌曲。举手投足间依然透出军人的气质。1941年,年仅13岁的马入营参加了抗日儿童团,之后参加过青口、沙河、墩尚、临沂等战役与日寇浴血奋战。

抗战老兵马入营:战争年代喝口水都喝不安稳,打仗时候在地头吃饭打起仗来,死的死伤的伤,现在多幸福。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历经多次整修扩建,抗日山烈士陵园亭塔耸峙、古朴肃穆,已被命名为“全国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抗日山文旅产业园工作人员王凯说,每年都会有苏北、鲁南等地各界民众70多万人前来扫墓,凭吊忠魂。 

《连云港新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