悦读百年 永葆初心 | “铲不掉”的贺龙脚印!
习近平同志深刻指出:“只有对我们党昨天的历史有深切的了解,才能做好今天的现实工作,承担起明天新的使命。” 党的历史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是推动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重要力量源泉。
连云港市广播电视台与连云港市党史工作办公室联合推出《悦读百年 永葆初心》特别栏目,将为您诵读党史,感悟烈士家书里的初心。
“铲不掉”的贺龙脚印!
1934年1月2日清晨,贺龙军长率领的红三军,从湖北利川县大沙溪出发,向毛坝青岩行进。身材高大魁梧的贺军长身穿对襟汗衫,头戴缝缀着红五星的八角帽,脚穿棉布鞋,打着绑腿,腰间皮带上别着双枪,步伐矫健地行走在队伍的中间。
大部队途经高原响水洞时,贺军长见这里有清凉的泉水,便打了一个手势,副官立即命令就地休息十分钟。不少战士到泉水边喝水,几位红军宣传员提着盛有土红的桶,在路边的土地庙墙上书写“红军是工人农民的军队”“保护往来行商”两条标语。贺军长站在一块大青石上,举着烟袋指指标语,对着身边的警卫战士们谈话,讲革命道理,他说:“红军是工人农民的队伍,是人民的军队,是为穷人翻身闹革命的,所以要遵守军纪,关心穷人疾苦,不能损害群众利益......”
此时,沙溪七耀坪石匠杨守勤正路过响水洞。见迎面来了大部队,非常害怕,他赶紧躲进树丛中。看到了红军前进的雄姿,也聆听了贺军长讲的革命道理,杨守勤感到异常亲切和激动,没想到天底下还有为穷人翻身打仗的队伍,从来没有见过这样和气讲道理的官老爷。回家后,杨守勤跟乡亲们讲起这一切,乡亲们都十分称赞。
当时,伪乡长黄礼德听说杨守勤赞扬红军,立即给杨守勤扣上私通“红匪”的帽子,狠狠地打了他一耳光。杨守勤是一个个性倔强的土家青年,被打骂后,更感受到红军和黄礼德的天壤之别,更加热爱红军。黑夜里,他悄悄背起石匠工具来到了响水洞,在贺军长站过的那块石头上,精心刻下一双贺龙的脚印。
谁知,第二天,这件事就被黄礼德知道了。他怒火中烧,再次对杨守勤进行毒打,逼他把刻下的脚印铲掉。乡丁们押着杨守勤来到响水洞,杨守勤被逼着铲掉刻下的脚印,但心中愤恨不已。十天后,杨守勤在深夜里冒着严寒,再次来到响水洞,秘密地把贺龙的脚印刻上。黄礼德闻知后,心里也是七上八下:“我若是置杨守勤于死地,要是红军打进来,我肯定要吃大亏,还是由他去吧。”就这样,贺龙的脚印就保留了下来。
后来,“红军是工人农民的军队”“保护往来行商”两条标语保存到1974年上半年。后因庙宇倒塌而毁。而“贺龙的脚印”一直保留至今。年年清明节,中小学生都到此接受革命传统教育。
配音:京京
制作:FM90.2 连云港手机台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