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绿皮车”到“复兴号” 时光列车见证春运“蝶变”
2025年的春运,如同一幅波澜壮阔的时代画卷,铺展在中国大地上。这不仅仅是一场年度最大规模的人口迁徙,更是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发展成果的一次集中展示。预计跨区域人员流动预计达到惊人的90亿人次,其中自驾出行占据了约八成,成为绝对的出行主力。然而,即便自驾出行蔚然成风,铁路春运的变迁依然以其独特的方式,记录着国家发展的轨迹,见证着人民生活的变迁。
回望往昔,绿皮车曾是春运舞台上的绝对主角。那时的春运,是一票难求的焦灼,是寒风刺骨中排队购票的长龙,是车厢里人挤人、肩并肩的拥挤。绿皮车缓缓行驶在铁轨上,哐当的声音,伴随着旅客归家的期盼,也承载着时代的艰辛与不易。然而,正是这样的出行方式,连接城市与乡村,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让团圆成为可能。
经济飞速发展,助推春运发生“结构性变化”。从绿皮车到动车“陆地舰队”,再到复兴号高速列车奔驰在祖国广袤的大地上,中国铁路的发展速度令人瞩目。截至2023年底,铁路营业里程已达15.9万公里,其中高铁4.5万公里,四通八达的交通网让回家的路不再遥远。2025年的春运,铁路部门再次发力,通过增加运力投放、优化购票服务、提升服务质量等措施,有效应对春运出行高峰。数据显示,1月28日除夕当天,全国交通出行人数超2亿人次。为应对客流高峰,铁路部门及时在热门方向增加运力投放,全国铁路当天计划加开旅客列车。
科技蓄势赋能,助力旅客出行“多重性选择”。“复兴号”高铁宽敞的车厢、舒适的座椅、平稳的行驶、便捷的服务,让旅客在归家的旅途中享受到前所未有的舒适与便捷。从“一路风尘”到“一日千里”,从咣当悠悠的“绿皮车”到“复兴号”高速列车,出行方式的转变不仅体现在速度的提升上,更体现在服务质量的飞跃上。这些“蝶变”的背后,是科技进步带来的便捷与高效,更是国家综合实力提升的生动体现。
春运出行方式的转变,是时代发展的缩影,也是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生动写照。从“绿皮车”到“复兴号”,从一票难求到便捷出行,每一步都凝聚着国家的发展和人民的期盼。在这个充满希望的春天里,共同见证春运出行方式“蝶变”,共同书写“流动中国”的新篇章。(苏莘)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