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高水平开放稳住外资“基本盘”为中国经济注入“新动能”
在全球跨国投资低迷、国际引资竞争加剧的背景下,中国政府于2025年2月10日审议通过了《2025年稳外资行动方案》(以下简称《行动方案》),并于2月19日正式对外发布。从扩大开放、优化结构、强化服务等多维度推出20项政策举措,向世界传递了坚持高水平对外开放、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的坚定决心。这一方案不仅是对既有外资政策的深化与升级,更是中国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布局。
高水平开放,从“量”到“质”的结构性跃升。截至2024年底,外商累计在华投资设立的企业超过123.9万家,实际使用外资20.6万亿元。《行动方案》的核心,在于以制度型开放推动外资结构优化。当前,中国外资准入负面清单已大幅缩减至29条,但进一步开放的空间需更多聚焦于“质量”而非单纯“数量”。方案明确提出,扩大电信、医疗、教育等领域的开放试点,支持北京、上海等四地取消增值电信业务外资股比限制,并探索生物技术、外商独资医院等新兴领域开放路径。这些举措体现中国在服务业和高技术产业上的开放决心,既吸引全球高端资源,又推动国内产业升级。
政策上创新,从“引资”到“选资”的双向赋能。《行动方案》在政策设计上体现了“精准施策”的特点。一方面,通过修订《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重点增加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节能环保等领域条目,引导外资投向中西部和东北地区,以区域平衡发展释放市场潜力。另一方面,首次提出“鼓励外资企业境内再投资”,通过简化审批程序、优化金融服务,推动外资利润再扎根。如允许外商投资性公司使用境内贷款开展股权投资,这一创新既盘活国内资本,又借助外资管理经验提升投资效率。
服务大升级,从“管理”到“护航”的营商环境重塑。外资企业的长期发展离不开稳定的制度保障,《行动方案》针对企业关切的痛点,提出多项服务优化措施。商务部启动全国“服务保障外企”行动,通过外资专班上门走访、问题分级协调机制,确保企业诉求件件有回应。市场监管总局推动“多报合一”改革,减少重复检查,同时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提升外资企业安全感。扩大单方面免签国家范围、加快创新药审批流程、支持外资参与生物制品分段生产试点等,进一步降低外资运营成本。
《2025年稳外资行动方案》,是中国在复杂国际环境中坚持开放的宣言书,更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施工图。从扩大试点到制度接轨,从政策创新到服务升级,这一方案不仅为外资企业注入信心,也为中国经济融入全球价值链高端环节提供了战略支点,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持久动力。(易水寒)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