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乡村文化之“光”照亮乡村振兴之“路”
近日,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正式发布,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提供了重要遵循。乡村振兴,既要塑形,更要铸魂。丰富多彩、生动鲜活的乡村文化是乡村振兴的源头活水。从一砖一瓦皆故事到一街一巷载乡愁,从“不违农时”的节气到历史久远的古民居群,从古朴的家风家训到多样的民俗活动,乡村文化丰富多彩、遍地可拾,保护发展乡村文化、生成文化自信,是推动新时代乡村全面振兴的必然要求。
文化是一方水土的“名片”,蕴藏着无限的魅力。在江苏,一座座乡村博物馆“有看头”,一个个惟妙惟肖的糖画“惹人爱”,一方方文化圈“引流量”,文化与经济交融互动,激荡出生生不息的发展脉动,尽显“苏”韵悠长。江苏的“文化味”里濡染着“一城烟火”,从“村咖”的火热到康养圈的兴起,从“探春”的浩荡人流到“嘻夏”的热热闹闹,从夜游的岁月静好到民宿外的满池星辉,品类丰富的“体验圈”发展着“乡村烟火”的业态,让人气在乡村“聚”起来,为乡村振兴赋能。乡村文化是个“宝”,“文化盛宴”激活了乡村全面振兴的新活力。
《淮南子·原道训》有言:“万物有所生,而独知守其根。”这句话大意是,世间万物皆有本源,可探寻其根本。乡村文化何以不断扬名气?乡俗乡韵是其底色,守正创新是其亮色。从“李子柒”到“村BA”,之所以深受人们的喜爱,根本原因在于饱含乡土气息、贴合群众口味,让人们感受到了乡村的“原汁原味”。大数据时代,大流量常常来去匆匆,如何让乡土文化有更多新的“解锁方式”是重要的时代课题。当然,传统与现代,并非简单的物理相加,只有整体谋划、系统推进,才能真正实现“化学反应”,走出一条个性化、定制化的农文旅融合发展之路,持续提升乡村文化的“魅力值”和“附加值”。
展现“一村一韵”,在发展中不断引领新潮流、新风尚,“诗与远方”的浪漫才能天长地久。必须总结有益经验、深化规律认识,既因地制宜做好顶层设计,更挖掘特色做好深度宣传,提炼本土文化元素,展现一村一品的差异性,拒绝千村一面的同质化,实现“各美其美”;坚持整体性思维,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推动均衡发展、相互促进,防止顾此失彼,形成叠加效应;借助AR、数字建模、云上互动等新型传播载体和科技手段,让人们能够透过屏幕接触和体验多彩乡土文化,让那些积淀着历史烟云、述说着动人故事、凝结着先贤智慧的文化遗产“热起来”“活起来”,借助“云动力”提升文化知名度和吸引力。如此,方能为乡村文化的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乡村文化让乡村振兴有“里”更有“面”。深入挖掘乡土文化,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丰富生长、创新发展,让乡村文化“接地气”“焕生气”“长人气”,在广袤的乡村大地上“土”露精彩,必将在现代化浪潮中焕发出更多光彩,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注入强大且持久的动能。(郭素娇)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