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保险业标准化“十四五”规划》发布 推动农业保险 从“小农险”向“大农险”进阶
摘要:
按照《规划》要求,应针对农业保险在承保、理赔等环节与自然资源密切相关的特点,提升保险服务“三农”质效。
全国多地目前已展开了积极实践,不断提升农业保险服务“三农”水平。以科技创新为驱动,运用卫星遥感、互联网、大数据等信息科技手段,全方位提升农业保险服务效率。
继今年4月1日正式实施《农业保险承保理赔管理办法》后,我国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再迎重磅政策支持。近日,银保监会发布《中国保险业标准化“十四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明确提出,推动农业保险标准建设,围绕乡村振兴战略,积极支持农业保险扩面、增品、提标,动态开展农业保险标准需求调查和项目规划,规范农业保险服务流程,针对农业保险在承保、理赔等环节与自然资源密切相关的特点,提升保险服务“三农”质效。
接受《金融时报》记者采访的农险专家表示,农业保险对于保障农产品生产、保证社会生产生活资料的充足供应、稳物价保民生具有重要作用。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农业保险被赋予了更重要的使命。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之下,农业保险如何从“小农险”向“大农险”进阶,迫切需要国家给予标准化的引导。此时,《规划》的出台非常及时。
农业保险连获政策“大礼包”
近年来,农业保险通过持续扩面、增品、提标,不断提升保险保障服务水平,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和保障粮食安全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并且取得明显成效。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12月末,我国农业保险已经为1.78亿户次农户提供了4.72万亿元的风险保障。
随着近年来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加速,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对于保障提出更高的需求,与农业保险相关的法律法规和监管制度也在不断完善。在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部署下,今年4月,银保监会印发了《关于2022年银行业保险业服务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通知》,对提升保险业在乡村振兴中的功能和作用提出了具体要求:保险机构要提升农业保险保障水平;扩大针对农村居民、特别是脱贫地区群众等的人身保险产品供给;提升农业农村保险承保理赔服务质效,主动、迅速、合理开展承保理赔服务。
值得一提的是,自今年4月1日起正式实施的《农业保险承保理赔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更加突出以服务“三农”为中心。在切实保障投保农户权益的同时,增加线上化、科技赋能、信息安全等方面保障,更加强调了保险科技的重要性。
一位大型保险机构相关业务负责人对《金融时报》记者表示,政策可谓“及时雨”,对于农业保险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给予了明确的方向。《办法》充分吸收了近年来农业保险改革发展和监管实践成果,将为未来一段时期我国农业保险监管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而此次《规划》出台,不仅详细规范了农业保险业务流程,对于推动农业保险更好地服务“三农”事业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同时也对我国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与加快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三农”保障水平稳步提升
按照《规划》要求,应针对农业保险在承保、理赔等环节与自然资源密切相关的特点,提升保险服务“三农”质效。记者了解到,目前全国多地已在农业保险方面展开了积极实践,不断提升“三农”保障水平。与此同时,以科技创新为驱动,运用卫星遥感、互联网、大数据等信息科技手段实现农业保险经营全流程信息化,全方位提升农业保险服务效率。
自2022年1月1日起,青海省按照中央一号文件部署,将小麦、玉米主要粮食作物农业保险保额由每亩300元提高至每亩400元,保障水平覆盖生产种植的直接物化成本,切实发挥农业保险抵御风险、惠农强农的重要作用。保费资金由各级财政给予90%的补贴,农户个人仅需承担10%。截至目前,青海省补贴品种已涵盖种、养、林三大类19个主要品种,在全省各县(区)实现全覆盖,在化解农业灾害损失、保障农民收益和促进全省农业稳定发展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据统计,青海省农业保险规模近五年的年均增长已达21%,为该省农牧业生产提供近617亿元风险保障。
广东省韶关市近年来着力在扩大农业保险覆盖面、推动优势特色农产品保险增品、提高农业保险保障水平等方面下功夫。截至2022年3月末,韶关地区有285户次农户参保农业保险,累计提供风险保障13.78亿元。其中,6957户次农户通过农业保险获得2690万元赔偿。以韶关市的烟叶保险为例,目前全市2527户烟农种植的10.12万亩烟叶均已投保烟叶种植保险,保险公司共计提供10992万元风险保障,韶关烟叶种植保险已实现全覆盖。
理赔时效性大大提高
“受今年2月寒冷空气的影响,深圳市南荔王果业中心减产的荔枝、龙眼面积占生产总面积的30%。由于该中心此前投保了荔枝种植保险,平安产险获悉后,快速派出农险理赔人员并邀请专家一同前往中心进行查勘。首笔16万元的理赔款很快就送到农户手中,对受灾农户而言,这笔资金可以帮助他们尽快启动灾后恢复工作。”平安产险深圳分公司相关负责人对《金融时报》表示。
近年来,依靠科技赋能,保险机构充分发挥风险保障职能和风险管理作用,在服务“三农”方面进行了一系列创新和探索。数字农险在服务“三农”方面,不仅可以针对指数保险、期货价格保险等一系列产品进行开发和探索,还可以通过线上化、信息化手段,提升承保理赔服务能力和效率,全面助力乡村振兴。
为发挥农业保险支农、惠农、富农、强农功能,四川省银保监局大力推进财产保险业务线上应用,在全国率先与社会保障部门建立系统对接,通过跨部门数据共享,实现农业保险赔款支付“一卡通”,创新赔款支付方式,简化理赔手续,提高支付时效和准确性,加强理赔资金监管。据统计,自2021年7月30日到2021年9月末,四川省累计通过社保卡支付农业保险赔款超10万笔,社保卡支付成功率达99.2%,农业保险赔款支付的准确性和时效性大幅提高,“冒领”“滴漏”风险有效降低,保险服务更高效,赔款到户更精准,人民群众更满意。
记者还从中国银保信获悉,依托全国农险平台,农险承保理赔电子化模式目前已覆盖全国19个省区。统计显示,2022年1月至3月,通过全国农险平台出具电子保单逾30万件。其中,山东省、河南省、安徽省、四川省、吉林省、陕西省等6省电子保单制单数超过1万件。按照最新实施的《办法》要求,保险公司出具的保险单或保险凭证应及时发放到户。据中国银保信公布数据显示,2022年一季度,全国试点地区分户凭证短信告知率为71.2%。其中,北京、内蒙古、吉林、安徽、河南分户凭证告知率超过8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