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季 | 提升孩子的专注力,关键是......
不知不觉
全国大部分学校已经开学
在经历了长达两个月的暑假之后
相信还有不少小朋友
面对新学期还有些疲惫散漫
但是别担心
国寿牛为各位家长朋友准备了
一份“开学收心攻略”
能够帮助广大学子
早日找到学习状态,提升专注力!
在训练正式开始前,国寿牛首先需要提醒各位家长:
由于大脑及神经系统的发育水平会随孩子年龄的不同而有所差异,所以不同年龄评估专注力的标准也会有所差别。也就是说,由于生理和发育的原因,太小的孩子没有办法保持长时间的专注力,家长朋友们也不要过于强求孩子保持特别长时间的专注,适当休息才能做到“收放自如”。
不同年龄段的孩子
能够保持注意力集中的时间
3岁左右:能保持5分钟左右专注
4岁左右:能保持10分钟左右专注
5-7岁:能保持15分钟左右专注
7-10岁:能保持20分钟左右专注
12岁以后:能保持30分钟以上专注
那在知道了不同年龄段小朋友的专注时间之后,我们应该如何针对性地提升孩子的专注力?
对于婴幼儿时期(0-3岁)的孩子来说:最好的专注力训练就是不打扰
区别于宝宝2岁之前的无意注意(没有主观意识上去注意什么东西,很容易被打断和吸引),2岁之后的宝宝自主注意的东西就会增多,很多时候会主动安静下来,专注地玩耍或者研究某件东西,比如拼积木,玩玩具等,这个时候家长要注意,最好不要打扰专注状态下的宝宝,比如在他们专心研究一个东西时让他们吃东西、擦手或者逗他们等,最好等到宝宝从专注状态下抽离,注意力转向别处后再和他们说话,这比任何专注训练都更有效。
对于学龄前(3-6岁)的孩子来说:家长需要以身作则
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正处于了解这个世界的窗口期,且会刻意地去模仿自己父母的举动。所以在这个时间段,家长需要起到示范作用,比如在孩子总是做不好一件事情的时候,比起批评或劝导,更需要“自我代入”的进行鼓励,比如说“这个东西妈妈/爸爸感觉也好难呀,但没关系,我还想再试试!”孩子也很容易模仿父母的行为,再次进入专注的状态。
需要注意的是,从这个时候开始,家长就要避免在孩子面前长期玩手机、看电视,或者进行其他会分散注意力的行为了,因为孩子会无意识地模仿爸爸妈妈的举动,如果爸爸妈妈总是在玩手机、看短视频,宝宝的心思也很难放到玩耍和学习上去。
对于入学初期(6-12岁)的孩子来说:可以适当进行一些有利于提高注意力的练习,并培养孩子独立思考能力
比较常见的几种注意力训练的练习有:
☑ 视觉注意力训练:把几张相似的图片放到一起,让孩子从图片的细节里找到不同之处;
☑ 观察法注意力训练:用一分钟观察周边的场所收集信息,然后闭上眼睛复述自己看到的东西,东西越多越细节,就代表孩子越能集中注意力;
☑ 视物法注意力训练:家长给孩子一个陌生的物品,孩子仔细观察后复述其细节等。
同时,在这个年龄段,家长也需要对孩子保持足够的耐心,培养孩子的独立思考能力,通过延迟对孩子的帮助,适当推动孩子自我思考的方式培养孩子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好习惯。比如孩子在思考一个难题时,要给孩子足够多的时间和信心,让他自己思考出答案,避免过早地帮助,影响孩子的专注力,这样做也能够避免孩子对父母的依赖性过强,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
对于初中以上年龄段的孩子来说:主要需要排除外界干扰,同时让孩子真正在“专心”中获益
如何排除外界因素干扰?
1. 减少可能干扰注意力的环境因素
尽可能在家里为孩子准备一个安静、独立的学习区域,或找到附近的自习室、图书馆等地方,让孩子能够在学校之外有一个比较好的学习环境。如果实在改变不了外界的噪音,也可以给孩子准备耳塞等,尽可能减少外界环境对孩子学习状态的影响。
2. 远离电子设备
如今的电子设备的功能早已不止通讯而是传递海量的信息,为避免突如其来的消息打扰到孩子的专注状态,可以选择不将电子设备带入学习环境,尽可能为孩子的书包“减负”,只带必要学习物品和水杯。
如何排除其他任务干扰?
不要过于频繁地更换学习内容,不要一心多用,在学习时也尽量不要有其他方面的压力。在这一点上,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制定学习计划,帮助孩子做好学习规划,尽可能让孩子可以定时定量学习,不要贪多,也不要因为一时完不成任务而饱受压力。
如何排除生理因素干扰?
在生理层面,家长一定要为孩子做好“减压”“减负”工作,保证孩子休息时间充足,每天有适当的锻炼时间,做好劳逸结合,才能够有更好的注意力,不至于学习一会儿就犯困,或者因为压力太大而无法保持注意力。
最后,一定要提升孩子在完成专注后的“获得感”。简单来说就是在孩子完成一次专注之后,家长要在可能的情况下通过口头鼓励、物质奖励等方式让孩子有足够的获得感,帮助孩子建立起令人愉悦的学习仪式感,才能让孩子越学越想学,越专注越想持续专注。
对于孩子来说,就像大人在长假之后会有“假期综合症”一样,孩子们在面对新学期的时候也难免有压力大和懈怠的时候,家长们一定不要操之过急,要循序渐进地培养孩子的注意力,相信以孩子们的适应能力,一定会很快恢复到“学习状态”中,早早收心,好好学习的!
来源:中国人寿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