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云港国寿践行央企使命 助力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2023年以来,中国人寿连云港市分公司围绕服务构建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创新思路、积极作为,组织开展“四保障六提升”行动,持续推动小微和民营企业金融服务高质量发展,为实体经济稳定恢复、稳中向好提供有力金融支撑。
惠企利民,精准赋能实体经济发展
一是创新产品,主动聚焦小微和民营企业,创新推出“中小企业守护神”“惠商360”,并提供在线投保和实时出单功能,满足其多样化的保险保障需求。二是创新活动,联合工商联、人社等政府部门在全市系统开展“民营企业互动交流”“民营企业上门拜访”“民营企业政策宣传”等活动,不断满足民营企业的保险需求。三是创新模式,利用公司综合金融优势,借力养老金公司开展企业年金客户对接活动,为客户提供“一站式”综合金融产品。
创新试点,构建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
近年来,公司继续推进补充工伤保险试点工作,截至6月30日,公司借助社保平台,依托东海县人社局工伤保险服务窗口、东海县各乡镇劳动保障所(原)服务窗口,为需要办理补充工伤保险的企业提供现场服务,已承保23家单位,服务1599人,保费53.02万元,提供超7亿元保险保障,累计赔付24万余元。
优化服务,保障保险服务高效畅通
公司通过互联网技术与保险服务的融合,为用户提供从售前咨询、售中投保、售后保全到理赔的“一站式”在线服务,努力做到速度“快”、技术“新”、服务“专业”。在承保服务方面,全面推广了自助投保、手机投保、一键式投保等应用,销售人员和客户可以通过手机APP或移动平台实现快捷投保;在理赔服务方面,推出“快e赔”“重疾一日赔”“理赔直付”等服务新品牌,不断提升理赔时效;此外,通过“中国人寿寿险”APP和微信公众号还实现客户“足不出户”即可自助办理保单查询、保单变更、理赔进度查询和享受健康增值服务等功能,为客户提供了更加丰富多样的服务界面、更加高效便捷的服务体验。
工作中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是仍面临的主要问题:一是中小微和民营企业对于保险的认知度仍有待提升,部分单位对于保险仍存在不需要、不信任、可买可不买等心态。二是中小微和民营企业消费能力弱,部分单位为节约资金,无法满足员工基本工伤的保障需求。三是买卖双方信息不对称,目前对于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提升,作为卖方的保险公司来说,根据国家出台的小微企业扶持政策,明确了工作要求和思路,研究制定实现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提升的方案;而作为买方的小微企业来说,因缺乏对国家相关利好政策的知晓度,在相关工作推进中未能体现出积极性和主动性。
接下来,公司将围绕产品、宣传、服务、科技等方面进行优化,真心办实事,倾情谋福祉,用责任与担当,为小微和民营企业金融服务作出新贡献。
一是优化产品供给。围绕普惠金融和服务实体经济相关工作要求,在持续做好现有保险产品推广的基础之上,进一步完善普惠系列产品体系。首先要助力新经济形态,改善基础民生供给,主要致力于解决目前港城各地电商产业园、外卖平台、交通平台等小微和民营企业从业人员的保险需求。其次要聚焦科技型、专精特新、创新型中小微和民营企业,为该类企业客户提供高保障的保险产品,特别是重疾、意外和医疗等保障责任。再次要稳妥推进第三支柱养老保障,为广大新市民提供养老补充服务。
二是优化宣传方式。开展进家庭、进企业、进学校、进社区等“四进”宣传活动,通过入户式宣传、案例式宣传、主题式宣传、培训式宣传等形式,进一步拓展保险服务宣传的广度和深度。
三是优化保险服务。按照三定标准,即“定人员、定企业、定责任”,强化“懂政策、熟需求、善沟通、会经营、优服务”的法人客户服务专员队伍建设,为客户提供保险咨询与高效率的销售服务。
四是优化科技赋能。积极推广线上服务,包括微信扫码、掌上保险等,加速运用国寿APP报案、线上理赔、“一站式”理赔等互联网技术,提升保险服务的便捷性和可获得性。
初审丨徐蓓蓓
复审丨段潇
终审丨刘超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