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连云港市灌南县检察院联合相关部门为困境儿童提供手机

2020-03-07 16:17:11

接过安装调试好的手机,看着流畅的线上教学画面,原本还在犯愁如何上网课的高二学子常丽(化名)重新展露出了笑颜。3月4日,连云港市灌云县检察院检察官与县教育、电信等部门的工作人员专程给家境贫困的常丽送去了智能手机和免费流量礼包,让没有电脑、手机的她可以正常进行网课学习。当天,像常丽一样收到智能手机的“困境儿童”在该县还有11人。



受疫情影响,2020年春季学期延迟开学,“线上教学”成为常态。然而,有这样一群孩子,却因为家境贫困,缺少上网课的硬件设施,硬生生被阻隔在了“网课”的课堂之外。为了不让寒门学子“线上学习”被动掉队,连云港检察机关针对办案中发现的困境儿童线上教学存在困难问题,积极作为,联合相关部门,通过开展“公益助学 精准扶贫”行动,全力帮扶贫困学生“线上学习”不停课不掉队。


不让贫困阻隔“在线学习”


今年读高二的常丽家住连云港市灌云县侍庄街道,父亲几年前去世,母亲改嫁他乡,现跟随年过七旬的爷爷奶奶生活,日子过得比较艰难。虽然家境困难,但常丽学习成绩在班级一直名列前茅,她也是连云港市灌云县检察院长期关注的“困境儿童”之一。


2月18日,该院第四检察部检察官又一次对常丽进行电话回访,了解其学习生活情况。交谈中,常丽告诉检察官,现在学校都是通过QQ、钉钉等软件进行线上教学,她家没有电脑,也没有网络,仅有的手机是爷爷奶奶的老年机,她只能隔三差五到邻居家借用手机登录学习软件,学习断断续续,跟不上老师进度,这让她十分苦恼。


常丽的“苦恼”引起了检察官的注意。在随后的调查中,检察官发现,该县像常丽一样的“困境儿童”还有不少,这些群体也都存在学习设备不全、无法进行正常线上学习的问题。据此,县检察院及时向市院作了汇报,并引起了市检察院的高度重视。


“公益助学”保障学子不掉“线”

连云港检察机关联合团市委对教育部门、重点学校开展了摸排工作,通过电话回访、网络问卷调查等形式对辖区内“困境儿童”的线上学习情况进行排查,发现部分“困境儿童”线上学习存在着无设备、无网络、软件不会使用等诸多问题。


不仅如此,为尽快让孩子们用上电子设备进行学习,避免因人员聚集造成疫情传播风险,检察院、教育局和电信公司还组织 “爱心小分队”,上门为“困境儿童”提供一对一的服务和帮助。为了保障困境儿童疫情期间正常学习,连云港检察机关迅速在全市开展了“公益助学 精准扶贫”的爱心接力行动。



连云港市灌南县检察院牵头县教育局、移动、电信、联通两次召开“关注困境学生线上学习”座谈会。针对具有上网设备,但是缺少网络流量的学生,立即开展流量充值、免费搭建网线等工作。对于缺少上网设备的困难学生,移动、电信、联通三家运营商主动承担社会责任,为60名没有学习设备的困境学生分别配备了智能手机、平板,为没有网络的困境家庭则免费提供一年的宽带服务。灌云县检察院发挥检察官担任该县中小学“法治副校长”“法治辅导员”全覆盖的优势,与教育部门联合对全县中小学进行全面排查,及时掌握不能正常进行线上学习的人数和原因;同时积极协调电信部门为排查出的首批12名“困境儿童”紧急购置智能手机,并免费提供“畅享爱心大流量套餐”,保障学生在线学习和师生互动需求。



“种子计划”一对一长期帮扶


“现在每天的直播课,我都可以按时收看,有问题也可以在班级群里询问老师,我再也不担心开学更不上进度了。”在检察机关昨天的回访慰问中,被司法救助的“事实孤儿”小丽开心地说。


为了让公益助学的活动落到实处,让困难学生群体享受到长期帮扶,连云港市检察机关在本次助学活动中并没有一帮了之,而是持续跟进解决困境儿童的上网问题。“我们已会同教育局、扶贫办等单位建立“种子”教育扶贫计划,建立长效扶助机制,确保像小丽这样的困境儿童能够长期平等享受教育资源,推动教育扶贫工作落地落实。”灌南县检察院检察长张立表示。



据悉,连云港市检察院联合团市委向教育部门发出了关注函,建议关注线上教学学生参学情况,特别对建档立卡、低保、特困救助供养、残疾等特殊困难学生群体,以及受到疫情影响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实行“一对一”重点帮扶。


融媒体中心 张磊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