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时代 新作为 新篇章】人机插秧大比拼 连云港探索水稻增产新模式

2020-07-09 09:55:00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此时站在田埂上,耳畔响起的不仅有蛙声,还有地里水稻插秧机的轰隆声。近日,在江苏省连云港市海州区宁海街道新圩村的稻地旁,手动插秧的农民大军和机械插秧机,纷纷亮出绝活,你追我赶,在为最后的200亩稻地进行插秧收尾工作。


...


“机械插秧不仅节约了成本,还提高了载种效率,插秧密度均匀,既节水又省肥,每次只需将秧盘按顺序摆放到机器上,在固定位置装入肥料,然后开动机器掌控好方向,就可以自动插秧,一天下来,我这一台机器插个60亩水稻不成问题,剩下这100亩地两台机器半天就插完了!”36岁的农机能手朱雷边往插秧机上装秧盘边说,一卷卷的秧盘犹如翠绿的地毯整齐的铺在插秧机上,随着机器有节奏地转动,一颗颗秧苗伫立在水田之中,不一会就为大地画上了一条条绿色的五线谱。


...


“今年机插秧的水稻品种为南梗2728号和华梗5号水稻,每亩地年产量可达1200斤,因机械插秧只需要较小的水稻秧苗,所以育秧25天左右就可以插秧了,大大减轻了农民的劳动强度,同时也提高了劳动生产率。”新圩村股份经济合作社负责人丁松和介绍。


手把青秧插野田,低头便见水中天。根据土地情况以及水稻品种特色,海州区一些乡村仍保留了传统手插秧,通过手动拉线,将稻田分为10道,5人一组,沿线插稻。据34岁的插稻能手汪玲介绍:“手动插稻虽然累,但我们种的水稻品种特别,是非常高产的单粗稻,前期需要手动育秧,秧苗要长到35天才可插植。最大的好处就是每株稻苗成活率可达99%,每亩产量能达到1800斤,能种出这么高产的水稻,再辛苦也是值得的。”说笑间汪玲已回到稻田,继续为口粮产量把好第一道关。


...


截至目前,新圩村3400亩耕地即将种完毕,机插秧土地占80%,基本实现机械现代化耕种,保留传统手插秧主要是根据土地情况以及水稻品种特色。作为土地流转先进单位,该村全年土地流转收入达到300多万元,村民的收入增加了,日子也更好过了。


...


今年以来,连云港市海州区新购置育秧播种机械30台套、高速乘坐式插秧机近100台、高效植保机45台(其中植保无人机34台),水稻育、插机械和高效植保机械的增幅与往年相比提升了近4倍,极大地提升了海州区农机化装备和作业水平。农机装备的大幅提升也大大减轻了农民的劳动强度,提高了劳动生产率,每个生产周期减少1-3道田间作业工序,节约人工作业费用25-30元/亩,增产粮食5%以上,亩均节支增收80-90元以上,预计年内全区将实现节本增效增收3800万元以上。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