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苏连云港:创新“河长制” 迈向“河长治”

2020-11-13 10:00:00

近年来,江苏省连云港市充分发挥河长制的制度优势,以河长履职为核心,以解决问题为导向,以机制创新为驱动,强力推动各项治水举措落实落地,有效保障了水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全市年度地表水水环境质量改善幅度达到30.74%,在全国33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中居第13位。河长制工作在水利部考核评估中高分通过。


石梁河水库


以河长履职为核心,压实河湖管护第一责任

总河长“领治”,河长履职有标杆。在河长制实践过程中,连云港市打破市长、总河长不具体负责某一河道河长的惯例,总河长在牵头抓总的同时,主动认领了城区水环境面貌最差的大浦河作为自己的责任河道,大浦河整治攻坚行动由此开启。在总河长的“领治”下,大浦河水质迅速改善,水质连续14个月达到Ⅲ类水标准。

大浦河

制定一河一策,河长履职有重点。为保障河长对责任河道做到情况清、方向明,市河长办组织12个调查组,分别从水上、河岸、面源对市级21条骨干河库进行全面摸底排查和普查,形成 “一河一策”。同时,通过卫星遥感、无人机巡查和人工现场复核等方式,对新发现问题及时甄别上传,做到动态管理。借助图、表、册,结合实地调研,河长对责任河道存在哪些问题、如何保护治理都做到了心中有数。


强化督办交办,河长履职有抓手。采用督办单、交办单、提醒函等多种方式,对河长责任河道存在问题进行分办、交办和督办。去年以来,市级河长累计问题签发交办单46份,交办督办事项162项。对问题整改质量不高,成效不明显的,予以再次督查交办,整改不过关,绝不予以销号。初步形成 “交办-督查-反馈-再交办”闭环式、动态式督查考工作模式。

东盐河

以解决问题为导向,增强群众治水获得感

坚决打好河湖保护战、碧水保卫战,以一个又一个工作成效体现河长制制度优势,增强群众对治水工作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重拳出击,整治无序采砂。针对石梁河水库无序采砂造成的岸线破坏、环境污染等问题,成立市级整治工作专班,依托河长制工作平台,对采砂、洗沙、堆砂全链条彻底整治。仅用8个月时间完成整治任务,累计拆解“三无”采运砂船1805艘,收回水库滩地360万平方米,拆除洗砂机214台,一举结束持续30年的无序采砂历史。同步实施水库生态修复工程,Ⅰ期工程投资6亿元,完成55公里环库道路建设,入库河口生态湿地修复300公顷,植树10万株,水库生态环境实现较大改善。

严格执法,清理河库两违。针对违法圈圩、违法建设长期侵占河库岸线空间问题,加大“两违三乱”整治力度。全市共开展各类河库“两违三乱”联合执法40余次,“两违”整治任务在全省率先完成,全年共清理整治“两违三乱”问题3800余项,违法圈圩3.6万余亩、违法建设170万平方米,侵占河库岸线空间行为得到有效遏制。

强化攻坚,改善断面水质。针对水质不能稳定达标的河道,制定攻坚行动方案,强化系统施策。2019年以来,仅市本级整治河道排口272个,新建污水管网138公里。建成分布式污水处理设施26个,累计新增城镇污水处理能力11.7万吨/日。系统推进农业农村面源污染治理,新增规模流转面积15万亩,高效设施农业面积达到124万亩。


石梁河水库整治后的孟曹埠段


以机制创新为驱动,探索协同共治新模式

围绕河长制实施,连云港市大力创新工作机制,切实强化治水工作的部门协同、区域协同,统筹推进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治水工作。

创新实施流域长制。在连云港市海州区蔷薇河整治过程中,通过定期会办、交办督办、信息共享等工作机制,整合镇街部门力量,实现区级流域长对河流污染状况全面掌握。组织专家集中“会诊”流域内各类问题,通过发行专项债、PPP等多种方式筹集资约5亿元实施综合整治。该项做法具有较强的创新性和实践性,水利部河长制工作简报专门刊发了相关工作经验。

东盐河猴嘴段

设立副河长单位。对21条市级骨干河道,在明确市级河长的同时,根据河道特点及存在主要问题,明确1个市级部门作为该河长的副河长单位。副河长单位每月巡查不少于1次,巡查情况报河长并抄报市河长办。副河长单位的设立,变“单兵突进”为“整体作战”,进一步促进了治水合力的形成。


推动跨市治水协同。为了保障省际之间、市际之间界河有效治理,连云港市突出做好界河两岸“联”字文章,着力构建界河治理大联动机制,“跨界治水”取得积极成效。河长制实施以来,市河长办多次将上游省份支流污染情况发函至相关市县河长办,共同推动水质达标。针对违法违章行为,大力开展界河两岸联合巡航、联合执法行动,扫除违法行为死角,推动河道保护全覆盖。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依托河长制工作平台,连云港市治水工作开创了新局面,良好的水生态环境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提供了重要支撑。下一步,连云港市将继续发挥河长制制度优势,统筹推进水资源供给、水生态建设和水环境保护,打造更多造福人民的幸福河库,谱写高质量治水兴水新篇章。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