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乡村振兴】“上班进花棚,冬闲变冬忙”——贫困村开出冬季黄金花

2020-12-03 10:31:10

寒冬时节

走进双店镇北沟村

鲜切花产业基地的温室大棚

呈现在眼前的是一派春意盈然的景象

香水百合在纤细青翠的花茎上

花朵雍容富丽

芳香清幽淡雅

彩菊开得正艳

芳香四溢


“从现在起至元旦春节前后这段时间,咱们家有4个大棚百合需要加膜管理,不间断地采摘、分拣、包装、销售,整个冬天就是一个‘忙’字!” 在大棚采摘百合的花农密长云笑眯眯地告诉记者。

“可不是吗,冬季农闲人家可以休息,咱就只能钻大棚进花屋,一个人顶俩个人忙啦。”妻子姜珍在一旁插话说。

密长云、姜珍夫妻俩所在的北沟村原是个“立了冬,就没声”的贫困村,经过集中流转土地,连片开发高效设施农业种植,改变了村民多年形成的“猫冬”生活,冬季里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黄金季”,该村有3000多村民上班进花棚,忙在“聚宝盆”、富在产业链。

密长云说,作为村里的首批设施大棚种植户,他们种植鲜切花近二十年,是大伙公认的种植“行家里手”,市场销售的“常胜将军”。去年他们家种植的两个大棚的索邦、西伯利亚百合品种赶在新冠疫情“封村封路”销售一空,从种到收4个月的时间,足足赚了11万元,实现了“一亩花棚顶上50亩粮田收成”的“美丽神话” ,乐得夫妻俩眉开眼笑。

“大棚赚了钱,投资才有底气和本钱,种植信心更足了。”八九月份大棚百合种植时,总感觉“吃不饱”、想扩大规模的密长云花24万元购置并改建了两个高标准温室大棚。种植的百合种球全部以每棵一元的价格从当地的农业龙头种业公司购买一茬种球,为的就是确保质量,4个大棚,每栋1.8万株的百合种植数量,算是一笔高额投资。密长云说,投资有风险,花高额的投资,就是为了换来高质量、高回报。

随着元旦佳节的即将来临,大棚里的百合长势喜人,丰收在望,市场销售价格一天天“蹭蹭”往上涨,其中三头花苞的索邦每扎十枝卖到了35块钱,在鲜切花市场摸爬滚打了这些年的密长云预测今年的百合市场行情肯定不会差,信心满满盘算着要狠赚一笔!

近年来,双店镇通过采取产业推动、机制拉动、示范带动、技术互动、直播带货等一系列有效举措,集中流转土地2.3万亩,建成高标准花卉蔬菜温室大棚9000余栋,成为全国三大百合重点产区之一,成功获评“中国鲜切花第一镇”和“中国花木之乡”等荣誉称号。

在生产经营中,广大花农、菜农巧妙利用“时间差”、“季节差”、“空间差”和“品种结构差”,重点推广“百合+丝瓜”、“彩菊+小瓜”为主的一年两茬,以瓜果类改良百合茬口等手段,环环扣紧,优势互补,变冬闲为冬忙,收获一个沉甸甸的“黄金冬季”。

劳动造就美丽产业,实干终究“修成正果”。目前,双店镇呈现上班进花棚,冬闲人倍忙”的喜人景象,“果状元”、“花百万”层出不穷,这些都与该镇不竭余力开发实践“花直达”云店智慧网络销售公益平台进行网上直播销售和提供技术智力支持,做后盾、当“靠山”密不可分。

据了解,今年双店镇经过层层筛选,评选出了120户省级花卉科技示范户,农技部门组织他们外出山东、新沂等地参观学习,开阔视野,并邀请省市农业专家专题授课,为他们发放“科技入户工程物化补贴”,充分依靠科技示范引领,点燃产业致富的“燎原之火”,助推高效农业发展和乡村振兴。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