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农房改善让乡村有“颜值”更有“气质”

2020-12-10 11:42:09

“想不到像我这么大岁数的人,还能住上这么漂亮的房子,可以看数字电视,还会用智能手上机网买东西,可以说是搬得自愿、留得开心,能致富、生活好,这就是小康生活呀。” 12月7日,大雪节气,走在风景如画的河堤上,灌云县侍庄街道瓦房村二组76岁的老人孙如云乐呵呵地说。

孙老汉是街道农房改善项目“侍荷园”的改建户,该村像他这样的受益户达507户。今年以来,江苏省连云港市灌云县按照省市农房改善工作部署,精心编排了“侍荷园”这样的新型农村社区项目14个,总投资16.98亿元,总规模5087户,预计至年底可改善3500户农民群众的住房条件,结合进城入镇退出宅基地、规划发展村庄自建房以及四类重点对象危房改造,全年确保完成省市下达的5000户改善任务。



瓦房村新型农村社区一角


近一年来,灌云县通过全面调研摸底,编排新型农村社区建设项目,下发《灌云县2020年改善农民群众住房条件工作实施方案》《灌云县新型农村社区项目建设“百日会战”实施方案》《关于建立2020年全县新型农村社区重点项目包保责任体系的通知》等文件,建立农房改善项目四套班子领导包保体系,调整优化农房改善领导小组工作机制,推动县农房改善领导小组“一办四组”实体化运作。



各具特色的新型农村社区


为了保质保量完成农房改善任务,灌云县还多次召开新型农村社区项目规划汇报会、项目推进汇报会,会办解决项目的规划、土地、资金等问题,做到任务明、项目清、措施实。对项目推进中存在的问题,落实部门主要领导、分管领导、科室负责人、具体办事人“四个一”工作机制集中会办,现场解决,形成上下一心,齐抓共管的高效工作态势。

在对农民群众住房情况和改善意愿进行全面摸查过程中,灌云县发放农房改善意愿情况调查表,从新型农村社区项目选址、户型设计、公共设施配套等方面,以“节约用地、实用美观”为原则进行全县农房图集设计,力求农房设计与当地自然环境、居民生活习惯协调统一,群众满意率达90%以上。


安居乐业的新型社区农民


在杨集镇潮河村“潮河春晓”项目建设现场,镇党委书记李勇告诉记者,“在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中,我们坚持新区建设与老村改造、风格设计、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相结合,将农房改善建成群众满意工程、精品工程,真正让农户愿意搬、高兴留、住得好。”



丰富多彩的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


项目实施过程中,灌云县遵循城镇化客观规律,优先引导有条件的农民进城入镇,合理确定进城入镇留乡的农户比例;严格执行“先申请后实施、先建设后拆除”的总体要求,优先编制四类重点对象危房改造和“空心村”农户改善意愿强烈的村庄改造计划。全县新增129户危房,10月底全部改造完成。



侍圩村新型农村社区藕虾混养基地


为了做好农房改造的“后半篇文章”,灌云县以“重构农业、重建农村、重塑农民”为目标,认真做好项目规划设计;同步布局产业发展,全县14个新型农村社区附近共实施各类产业项目33个,重点推进南岗镇岭上仁家项目的种畜禽场、图河镇图和人家项目的水产养殖、侍庄街道侍荷园项目的藕虾养殖、侍圩人家项目的豆丹养殖、杨集镇潮河春晓项目的生态农业和旅游民宿、小伊镇伊荷新村项目的空港物流等项目建设,确保入住农民就近、就地就业、创业;加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全县14个新型农村社区项目共规划新建党群服务中心12个、幼儿园6个、卫生室8个、农资市场2个,让群众搬得进、住得好、能致富。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