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州战疫侧记|从医者口中,感受一座城市的温度

2021-06-10 16:08:23

参与此次战疫的部分医务人员合影。(央广网记者 夏燕 摄)

 

  央广网广州6月9日消息(记者 夏燕)5月下旬,一场突如其来的本土疫情打乱了广州很多人的工作和生活。截至6月8日24时,广州本轮疫情累计报告115例境内感染者。

  在这场与病毒“赛跑”的战斗中,医务人员又一次冲到了第一线,这是责任,更是担当。

  5月26日下午,广州市荔湾区发布通告,宣布开展全区全员核酸检测。而在这则通告发布大约4小时前,广州市工人疗养院的13位医护人员已整装待发,准备开启在荔湾中高风险区的8天抗疫之旅。

  日前,在这支抗疫突击队休整的间隙,央广网记者采访了他们中的5位。通过他们的讲述,这些或许没有那么惊心动魄的故事,却让我们感受到了一座城市的温度。

 

  高温下的全副武装

  5月26日,荔湾区鹤园小区被调整为中风险地区。为迅速切断传播链,荔湾区在22条街道设置138个核酸检测点,对全区123.83万人开展全员核酸检测。

  当天中午11点多,广州市工人疗养院党支部书记朱兆良,接到了荔湾区的紧急电话,需要他迅速召集院内医护人员前去支援。

  “我们第一个去的地方就是首例病例所在的鹤园小区。”广州市工人疗养院内科主治医师、抗疫突击队领队于斯文回忆。

 

鹤园足球场核酸采样点。(央广网发 受访者供图)

 

  在鹤园足球场的核酸采样点,医护人员需要马上穿上防护服,投入工作。

  但是,在气温30°以上的广州,穿上防护服并不是那么容易——里面先是一件绿色的洗手衣,外面是白色的防护服,脖子上还要缠一圈胶带,手套要戴两双,手腕处也要缠胶带,整个人被密不透风地裹起来。

  作为领队,于斯文会给大家做好排班顺序,但是往往队员们都会多坚持一段时间。“因为防护服脱了就不能再使用了,大家也蛮心疼的,有的队员甚至一直工作七八个小时。”

  午饭要到下午两三点才能吃得上,晚饭可能就要到晚上八九点,于斯文表示:“那段时间没有说几点走,反正有人来了就继续做。”

  每天早上6点就出发,深夜才回家,一连几天,连于斯文的女儿都好奇她在忙什么。

  “我跟她说,‘你前两天核酸采样了,妈妈做的就是这件事。’她就突然很崇拜。”于斯文说。

  但是,当她把穿着防护服的照片拿给女儿看,女儿一个个指,最后才能认出她来。“穿着防护服,大家都一样,如果不看后面的名字,队友之间也认不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