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群众办实事|连云港:办好“残疾人之家” 托起弱势群众稳稳的幸福
日前,江苏连云港海州区获评“全国残疾人工作先进单位”。全面小康,残疾人一个也不能少。近年来,海州区大力推进省政府民生实事项目——“残疾人之家”日间照料阵地建设,积极建设以辅助性就业为主,集托养、康复、培训、文化体育、维权等各项服务为一体的“残疾人之家”,让残疾人也能拥有幸福生活。
凝心聚力抓建设
为尽可能扩大“残疾人之家”的覆盖辐射范围,海州区结合基层各镇街特点,因地制宜,坚持高标准规划,高质量建设,逐步建立起以“居家托养为基础、‘残疾人之家’日间照料为主体、集中托养为骨干”的残疾人托养服务体系。
在镇级“残疾人之家”利用镇残疾人托养中心和敬老院原有资源,整合闲置场所,主要建在镇级原托养机构;街道办事处层级则主要与乐龄生活馆合并使用为主。截至目前,已建成“残疾人之家”35家,其中星级以上24家,已实现镇(街道)全域覆盖,并向村、社区延伸,初步形成了“层次多样、功能齐全、覆盖全面”的基层残疾人服务体系,真正做到“托养一人,幸福一家”。
规范运营解难题
“残疾人之家”建成几间房子、拥有一个院子比较容易,但能够达到持续化的运营管理绝非易事。
在推进过程中,海州区严格按照省残联“七有”标准实现规范化建设,配置辅助性就业、日间照料、康复服务、文体活动、学习培训和志愿者服务等功能室,满足残疾人个性化的服务需求;制定《残疾人之家工作人员责任制》、《安全责任制度》、《服务承诺》等规章制度,建立规范管理长效机制;配备“残疾人之家”管理员60人,通过加强培训不断提升服务水平,仅去年至今,共核拨运转经费200多万元。
筑优项目强服务
“残疾人之家”的建成,给残疾人带来的不仅仅是“一桌餐”“一张床”,更重要的是为残疾人提供一个沟通交流的平台。
“多亏了‘残疾人之家’志愿者每月定时来给我理发,解决了我的老大难问题。”文化社区重度残疾的李淑红感激地说。自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海州区将扶残助残全面纳入“我为群众办实事”清单,通过设立慈善项目、组建“1+X”志愿服务队、购买社会组织服务等方式,持续开展“爱你在心头”重度残疾人上门理发服务项目、“心灵呵护”残疾人心理疏导项目、“椅路有爱”贫困残疾人辅具适配项目等服务。同时,以爱耳日、爱眼日、助残日等节日为契机,积极组织各项文娱活动和健康宣教活动,进一步提高残疾人幸福指数。
除了完善的硬件设施和贴心服务,“残疾人之家”还是辅助性就业的主阵地。走进新海街道新孔社区“残疾人之家”,罗衡正在做刷子,他旁边堆了不少材料,神情专注,动作熟练。罗衡是一名智障残疾人,之前靠收破烂为生,因需要到处跑,家人一直担心他的安全问题。新孔社区“残疾人之家”成立后,他在这选择了适合自己的致富项目,有了一笔不错的收入。
据海州区残联教就科工作人员张海嫚介绍,自“残疾人之家”运行以来,共开展残疾人就业培训587人次,实现残疾人辅助性就业300余名,累计增加就业591名。据了解,目前辅助性就业项目有14个,包含电子二节管加工、鱼线代加工、手工编织、餐巾纸盒组装、电子烟花组装、插排组装等项目,平均每个残疾人月收入达800元以上。
“经过近几年的快速发展,海州区‘残疾人之家’日间照料逐步呈现出‘关爱残疾人有场所、帮助残疾人有项目、尊重残疾人有行动’的良好发展态势。”海州区残疾人联合会党组书记、理事长王伟介绍:“下一步,我们将引入第三方机构实施绩效评价,对日间照料机构服务的内容、规模、效果等进行日常考核和综合评估,提高专项资金管理水平和使用效益,为残疾人带来更多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作者:于娜 陈雪美 王影 王一平 陈一瑄)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