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云港:“口袋公园” 让市民享受多“园”化生活
推窗见绿,出门见园。花间小径,移步异景。小游园、小微绿地、“口袋公园”……兼具“颜值”和“气质”。可观、可感、可亲近正成为城市建设中的“新时尚”,不断丰富着城市园林绿化的内涵,以多元功能服务百姓美好生活,赋添生活之乐。
今年以来,灌南县围绕“产业发展新高地、水秀宜居文明城、民生幸福示范区”发展定位,不断深化城市绿色基底,营造“推窗见绿、出门见园”的城市生态环境,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城市发展带来的“绿色福祉”。
“早上起来推开窗户,满眼绿色尽收眼底,走出家门几分钟,就能感受到绿意盎然、鸟语花香。”在灌南县城区健康南路小公园,居民在家门口就享受到了福祉。
除了健康南路小公园,城区不少“脏乱差”的闲置地块,一个个都变成了四季有绿、功能齐全、各具特色的游园和口袋公园,成为灌南街头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由于历史及空间原因,灌南县城区大部分区域缺少公共绿地和休闲场地,仅有的几个综合性城市公园不能满足市民需求,游园和口袋公园的建设为灌南县住建局抓民生工作开启了新思路。结合城市更新改造,积极实施“空转绿”“见缝插绿”,使多处荒芜地块“华丽转身”,成为附近居民休闲的好去处。今年春季以来,灌南县住建局已积极推进25个游园和口袋公园建设。
“游园和口袋公园虽小,满足的却是市民健身、休闲、娱乐、科普等诸多民生需求。小游园建设的背后是普惠大民生。”灌南县住建局局长唐亮表示,把游园和口袋公园建设作为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建设居民身边小而美的游园和口袋公园、小微绿地,提升街区、社区品质与活力,让它们成为居民便捷可达的生活空间。
以“公园+”注入教育、文化、体育等多元活力,增加吸引力,让它们成为意趣盎然的活力空间;加强园林绿地与健身、康体空间的结合,设置健身步道及康体设施,提升户外绿色公共空间减缓压力、调节身心的功能,让它们成为舒缓身心和促进健康的近便地,拓展后疫情时代的健康空间。
同时,加强与城区多部门沟通协调,拆除临时建筑物,完善绿化模式,改造亮化设施,增加步道和健身设施及供居民休憩的各类休闲设施,增强了景观效果和服务功能。
为了让有限空间兼顾景观性和实用性,灌南县住建局将“小”游园当做“大”工程实施,严把工程建设各个环节质量关。在具体的规划建设过程中,县园林所等具体实施部门按照“布局合理、功能完善、提高绿量、一园一景”的总体思路,充分征求周边群众的意见,摸清群众的意愿,有针对性地确定选址和设计方案。
无论是种植树木、整修路面、设置健身器材、增加亮化设施,还是配备果皮箱、休闲座椅、指示牌、提升公厕设施等,力求都做到因地制宜、层次分明、错落有致,努力打造一批符合城市发展和群众需求的游园和口袋公园,全面提升群众幸福指数和城市美誉度。
同时,依据《江苏省城市园林绿化养护管理规范及分级标准的通知》,灌南县住建局对街头游园和口袋公园的绿化养护管理、安全管理、设施管理、环境卫生管理、服务秩序管理等提出了明确要求,确保游园和口袋公园精致建设、精细管理、精美呈现,让群众有更多获得感,让城市更精致、更宜居,让环境更舒适、更美好。
一个个小而美的城市绿地,一处处家门口的绿色福祉,给市民增添了休闲赏景的好去处。获得感和幸福感于这些细微之处得到提升,小游园、小微绿地、“口袋公园”……成为赏心悦目的“风景”,让市民真切感受到了“园林让生活更美好”。(殷开军)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