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云港:古稀志愿者“擦亮”房山“名片”
“由于雨淋日晒,多处石刻的漆色变得模糊不清,字迹不易辨认,村民们盼望给石刻着新色。”江苏省连云港市东海县房山镇房北村支部书记陈亮说:“这些石刻重新上了色,给人焕然一新的感觉。感谢关工委的老同志们,让房山石刻旧貌换新颜。”
1月28日,房山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组织关工委老年志愿者,对房山上的省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名胜古迹和摩崖石刻,进行题刻的“描绘”和文物的“修复”。
据悉,房山主峰海拔142米,山上自然景观较多,是人们休闲、健身、娱乐的好去处,每逢重大节日、房山庙会,登山游玩的人数达上万之众。其中,摩崖题刻群位于房山主峰周围,此石刻1995年被公布为东海县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此外,山上还有多处题刻,有“天仙顶”“会仙台”“万虑皆空”“潮云锅”“仙境”“出云洞”“碧霞宫”等。
当天清晨,文物保护志愿者戚浩生、董进、尹春祝、史秀虎等4人早早地爬到山上。山路崎岖、山体陡峭、山风凌冽,志愿者们也都是70岁高龄,但他们发扬不怕险、不怕累、不怕脏的精神,攀山越岭、徐徐登高,在山上奔波着、忙碌着。由于长时间呆在山上,他们脸颊冻得通红,不时地跺跺脚、搓搓脸。志愿者先用毛巾将石刻上的尘土擦拭干净,然后用刷子蘸上红色漆料,按照石刻字迹轮廓,小心翼翼、一笔一划地重新上色。
“给石刻着色可不是件容易事,漆料蘸多了会流,蘸少了又不上色,只能多描几遍……”董进将字迹边框仔细描摹,生怕影响了原来字体的轮廓。
从早上7点一直到中午12点多,经过志愿者们5个多小时的辛勤劳动,房山上的摩崖石刻显起来、亮起来、活起来了,它们以崭新的面貌迎接新年的到来和游客的光顾,使人们对历史文物增加了珍爱之心、尊崇之心。
“房山是我镇的一张名片,是我们小时候一起玩耍、嬉戏打闹的乐园。我们对房山都有着深厚的感情。今后,我们关工委将多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组织老同志、青少年对房山开展环境保护、文明祭扫、文物保护等方面的宣传引导,让更多的人爱护房山、守护房山、呵护房山,让大美房山焕发生机和活力。”戚浩生如是说。(朱成磊 滕洪山)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