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连云港:抓好特色产业,抛荒地变“致富田”
一排排紫菜育苗大棚拔地而起,一个个育苗池里的紫菜长势喜人。近年来,江苏省连云港市连云区宿城街道宝山村调整发展思路,通过抓好特色产业,助推乡村振兴,使昔日的抛荒地,变成了农民增收的“聚宝盆”。去年全村特色农业产业实现增加值超30%,人均纯收入达36000元。

宝山村背靠大山、面朝大海,具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为撬动乡村振兴新引擎,该村充分利用现有650亩耕地,发展茶叶、水果、核桃等农副业特色产业和旅游经济,以增加村民收入。2019年,宝山村新一届两委班子上任后,在深度调研和广泛征求村民意见的基础上,为盘活存量资产,他们对村里闲置了10多年的80余亩盐碱化土地进行招商引资,发展特色紫菜育苗产业。
2020年4月,上海水产大学博士朱新强带领团队在宝山村投资5000万元,成立连云港西田科技生物有限公司,力求打造全省最大的紫菜育苗基地。经过为期13个月的建设,一个拥有38个生产大棚、960个育苗池、16个海水沉淀池,占地3.5万平方米的生产厂房拔地而起,打响了乡村振兴发展的第一炮。

2021年5月,宝山村紫菜育苗产业基地全面建成并投产运营,昔日的抛荒地,变成了全省最大的紫菜育苗基地,成了农民增收的“聚宝盆”。当年,基地共采苗5万余亩,年产值达2000万元,带动了600余人就业,直接带动村集体增收80万元。
“在宝山村兴办紫菜育苗场,用科学的经营模式,发展特色产业,不仅盘活了村里的存量资产,让农民收入高了好多,更让原来盐渍化抛荒地,成了致富的‘金土地’”。朱新强说,“现在我们紫菜育苗场还计划追加投资,建设紫菜产品深加工工厂。此举既能解决产品销路问题,还能带动村民在当地就业,也让宝山村走上了一条发展特色农副产品的新路子。”

在发展紫菜产业之余,如今的宝山村还积极发展集养殖、种植、餐饮、休闲于一体的综合生态园,不断拓宽村民增收致富渠道。
(朱先明 章娟)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