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苏连云港:群众“点单” 农技服务送上门 科技助力绘就“春耕图”

2023-03-16 10:01:00

万物争春,耕种繁忙。当前,连云港市海州区进入春耕备耕的忙碌时节,田间地头里,农机来回穿梭,村民们干劲十足,耕地、除草、播种、施肥……尽显崭新气象。这个春天,绿色、环保、高效的科技手段成为海州农业生产中的一抹亮色。 



订单式培育、绿色增产的新模式

在浦南镇草舍村成片的大棚里,村民赵永林正驾驶着“铁牛”,娴熟有序地几个来回,一个一亩的大棚地已经整完,“这样一亩地过去靠人工需要一整天,如今用上机械化设备,十几分钟就好了。” 这两年,赵永林靠大棚蔬菜种植开起了生态采摘园,他的蔬菜还定向供应城区几家超市,“我们采取订单式培育,种植过程有着严格的标准。”望着刚作业完的大棚,赵永林满是期待。


由功能单一的农业机械向多功能、智能型农机装备及各种农业新技术推广应用,高效高产的现代“智慧农业”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大动力。位于岗埠农场一块麦田里,无人机操作手吴剑将混合好的农药桶装进无人机,拿出遥控器,设置好飞行路线、速度、高度及农药用量,确认四周没有障碍物后便开始了无人机麦田施肥作业。“无人机打药,不压苗,用水量少,22秒就能完成一亩地喷洒,水雾大小可以调节,还可以根据虫害轻重调节用量,节省了大量的人工成本……”谈起植保机优点,吴剑滔滔不绝。“今年整个农场共种植6万多亩冬小麦,我们利用40架无人机在4天之内便可全部完成施肥作业。”



信息技术、人工智能与农艺技术勾勒数据图谱

类似的春耕图,在海州随处可见。近年来,海州区积极调整优化农机装备结构布局,主攻薄弱环节和产业机械化,全力打造农业生产全程全面机械化示范区。2022年,海州区农机总动力61.2万千瓦,全年新增各类主要农作物生产机械装备519台,新增北斗导航辅助驾驶系统和无人机、还田智能检测终端等智能农机装备100台,新增特色农机装备3305台,粮食生产机械化水平达94.5%,其中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97.5%,畜牧养殖、水产养殖、林果种植等特色农业机械化水平达69%。


数据的背后,是海州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奋力谱写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海州新篇章的铿锵步伐。为全面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海州区先后制订出台《海州区加快推进农业生产全程全面机械化工作的实施意见》《海州区2022-2024年度省级农业生产全程全面机械化示范区建设奖补方案》等相关文件,加大资金投入力度,2022年各级财政共投入资金4000万元,累计带动社会工商资本投入近1.2亿元。同时成立项目专家组,制定有关技术路线和指导意见,推广“专家组+试验示范基地+农技人员+科技示范户+辐射带动户”的农机新技术示范新模式,常态化开展农机化技术推广、农机教育培训、农机质量监督等系列服务,构建全产业链覆盖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做到“做给农民看,引导农民干,帮助农民办”。



农业机械化推动产业发展同向发力、同频共振

为强化科技装备支撑,海州区还注重发挥产学研融合机制作用,加强与科研院所、农机制造企业合作,共同加快先进、智能农机示范推广应用步伐,持续跟进稻麦轮作“无人化农场”、蔬菜生产机械化、智慧化牧场等项目,打造一批涵盖粮食蔬菜生产、畜禽水产养殖等领域的智能农机装备应用示范基地,推进产业与机械制造融合发展。

如今,海州区已呈现出以粮食作物机械化为龙头,各业齐头并进的良好发展态势。浦南镇番茄机械化生产、锦屏镇现代化食用菌种植、新坝镇粮食高效仓储和蔬菜产业机械化种植、宁海街道设施果蔬种植、花果山茶叶种植……



“机械化在农业各领域的应用,不仅减少了生产损耗和成本,还提高了生产效率和品质,激发农民种田热情,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海州区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下一步,海州区将持续推动特色农业“一业一机”示范应用工程,加快特色农业“宜机化”建设与改造,培育特色农业服务组织,向科技要效益、向机械化要效率,让“科技强农”机械强农“成为农户共富的”金钥匙”,助力乡村振兴。


(邵沛源 张思洋)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