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超长三伏”来了!平安度过这40天,记住这7条饮食法!
从今天开始
就要进入今年“超长三伏天”啦!
三伏天的可怕之处在于:不但热,而且闷!
更可怕的是,今年三伏天又是40天!
2019年三伏天时间表(共40天)
初伏:10天(7月12日~7月21日)
中伏:20天(7月22日~8月10日)
末伏:10天(8月11日~8月20日)
中伏一般是10天或者20天,指从夏至后第四个庚日起到立秋后第一个庚日前一天的一段时间,也叫二伏。当夏至与立秋之间出现4个庚日时,中伏为10天,出现5个庚日则为20天。
很巧!今年有5个庚日,所以中伏是20天,加上初伏和末伏,前后一共40天!!
三伏天可以称得上是
一年里最热、最不舒服的时间段
人体处在这样的天气中
一些疾病也伺机而发

三伏天5大问题很危险
三伏天温度过高,太阳暴晒,很容易引发中暑,热射症属于重症中暑的一种,会使人出现昏迷、意识障碍,甚至死亡。
每年最热的7~8月也是心脑血管疾病发作的高峰期。连一医心血管病医院名誉院长、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心内科主任霍勇教授提醒,受夏季出汗多、血液黏稠度增高以及高温心烦等影响,夏季心脑血管病一旦发作,就多是心梗、脑卒中等急症,更需警惕。 很多糖友发现,天气越热,血糖会比原来低。因为高温闷热的天气,能量消耗较大,新陈代谢旺盛,而热量的消耗主要来自于体内的血糖。糖尿病的最大危害就是血糖忽高忽低,血糖波动最容易引起各种并发症。 三伏天因为天气炎热,冷饮成为很多人的“救星”,恰恰夏日里最受欢迎的冷饮是胃肠道疾病主要诱因,大量进食冷饮后,胃肠道血管因冷刺激而急剧收缩,血流量减少,造成胃肠功能紊乱,甚至出现腹痛等。 三伏天温度过高,食物容易腐烂变质,加上细菌活跃,很容易出现腹泻。对老人而言,夏季腹泻不是小病,尤其是本身有心脑血管病的老人。腹泻时人体处于脱水状态,血液浓缩,血黏度增高,很容易促使血栓形成,出现心绞痛、心肌梗塞、脑梗塞等。 7条饮食养生法稳过40天 度过超长三伏天,除了做好避暑养生 可以从吃上下下功夫 以下供大家参考 三伏天温度高、湿气重,解暑祛湿不可少。买点豆蔻煮水喝,发散郁热、祛湿的作用不错。将整粒豆蔻和冰糖一起熬汁,非常清香,口感甘甜,是一款清凉解暑,又不损伤脾胃的好饮品,三伏天里可以适当喝一些(血糖高的少放糖哦~)。 民间有说法,“夏季吃豆胜过吃肉”,有一定道理。夏天很多地方有暑湿,胃口不好,而大多数豆类都具有健脾祛湿的作用。三豆汤(赤小豆、绿豆和黑豆)。先将豆子泡几个小时,然后用小火慢熬至三种豆煮烂,就做好了。 玉米须水除了清热解毒、利尿祛湿之外,还有助降血压、血脂、血糖等,尤其适合三高人群。煮玉米时连须洗净一起煮,煮到玉米熟,剩下的水就可以喝了。 三伏天给身体补足水分还不够,还得适当补点钾。持续高温时,大量出汗,会导致体内缺钾,倦怠无力,精力和体力下降,耐热能力降低,因此,膳食中适量补钾很重要。茶叶中富含钾,喝茶不仅能解渴,还能帮助消除疲劳。 天热造成脾胃虚弱、食欲不振,用一点白扁豆煮粥吃,既丰富主食的内容,又能消暑健脾胃。白扁豆和薏米各50克,用水浸泡2~4小时,然后和50克绿豆混合,放入砂锅,大火煮开后转小火煮1小时,薏米和扁豆煮软烂,可放点糖或蜂蜜。 要说伏天解暑汤,当然不能落下绿豆糖水了。绿色的皮能消暑,煮一锅水,时间不要长,煮个八分钟到十分钟就关火,加点冰糖,喝那碧绿澄清的汤,消暑效果最好了。 天气炎热,食物容易滋生细菌,是肠道传染病的多发季节,吃些杀菌蔬菜或多或少可以起到预防疾病的作用。这主要是指葱蒜类,包括大蒜、洋葱、韭菜、大葱等。这类蔬菜中含有丰富的植物广谱杀菌素,生吃比熟吃的杀菌作用更强。 来源:健康时报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