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防疫】孩子在家上网课,家长们要注意些什么
我们怎么了?
我们所处的环境
突如其来的疫情,让我们原本确定好的、规划好的事情,被完全打乱,掌控感突然丧失,不确定感急剧增加。这种强烈的不确定感很容易促使我们产生各种负面情绪,焦虑、烦躁、恐慌……进而促使我们的行动力丧失,而这种行动的滞后可能会引发新的忧虑,进而进入恶性循环,以致于陷入负面情绪中不能自拔。这样的生活什么时候才能恢复正轨?
在这种巨大的不确定感大背景之下,我们感觉到生活失控了。当人处在一种被动、失控的状态时,焦虑感、恐慌感、被迫害等体验就会被激发出来。
常见心理问题?
孩子封闭在家,心理方面要预防哪些问题
a,情绪波动。疫情突发,特别是发生在未成年人群体,容易造成孩子紧张焦虑,负面情绪增多,对身体健康产生过度的关注和超出必要的担心。
b,考试焦虑。对学习进度的担心,特别是毕业班的学生,怕影响复习备考,甚至不能静下心来自主学习。
c,孤独感。封闭期间阻断了同伴的交流互动,很容易产生孤独无助感。
d,亲子矛盾升级。封闭在家,亲子相处时间增多,如果家长督促学习生活等方式方法不当,容易引发矛盾。
e,沉溺电子产品。封闭期间,网课的需要,沟通的需要,娱乐的需要等等,都离不开网络和电子产品,怎样适度利用而不沉溺,是封闭期间孩子们和家长需要一起面对的问题。
睡懒觉,玩电子产品,会有哪些影响
疫情宅家,无论是家长还是孩子,难免会有生活作息被打乱的情况,没有了平时上课的约束,孩子会出现睡懒觉,熬夜,饮食不规律,沉溺电子产品等情况。
一方面,不规律的作息会打乱我们的生物钟,甚至影响免疫力,不利于健康防疫。
另一方面,短暂封闭之后,重新适应学校作息会比较困难,影响学习进度,造成心理上“掉队”的感觉。
最后,过度沉溺网络游戏电子产品,会模糊现实感,在现实的工作学习生活中得不到乐趣和成就感,从而出现厌学退缩回避等问题
有哪些好的建议
针对以上情况,几个建议
a,科学防疫,接纳情绪。通过官方渠道了解信息,不信谣,了解科学防疫的知识等等。可以减少恐慌。疫情压力下,出现害怕烦躁愤怒等情绪是正常的心理机制,坦然表达,不用特别抗拒,学习一点情绪调节的小方法,比如“深呼吸”“渐进式肌肉放松”“蝴蝶拍”等。
b,自主管理,张弛有度。根据自己的情况和老师的安排设计好学习计划,并写出张贴在显眼处,邀请家人监督。尽量遵循学校的作息和规则,相信这是培养自主管理能力的好契机。
c,善用网络,亲密有间。疫情期间,我们离不开网络,如何合理善用网络建立沟通,打破孤独,而不是沉溺游戏或虚拟世界,就需要家长和孩子们好好商量做好规划。比如通过班级群、朋友圈、亲友群等展示交流自己生活学习的成果,来与同学亲友建立联系,表达情感!
d,关于亲子间的相处,可以根据不同年龄段的孩子不同的需求,低龄的孩子可能需要多些陪伴和督促,高年级的孩子则需要给予信任和引导。把这段封闭的时间作为促进亲子关系的好时机,适当安排体育锻炼,亲子共读,家务劳动,烹饪美食,艺术欣赏,养花种菜等家庭活动,把封闭居家的平凡日子过出教育的意味。
e,寻求专业心理帮助,众人守护。无论孩子或是家长,如果觉得自己做了以上调整,仍然有无法消化的负面情绪,或关于家庭教育中的困惑,一定要寻求专业的心理帮助。
亲爱的市民朋友们:
为做好新冠疫情心理防护工作,提高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水平,市未成年人成长指导中心心理咨询服务热线:96111正常接听,同时特别开通24小时疫情期间心理援助电话:17751829611,为市民免费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和情绪疏导。
疫情防控,全民参与!非必要,不外出!
来源丨连云港市未成年人成长指导中心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