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0多家媒体联动,百万人关注 这场直播值得回味

2022-09-09 15:53:11


探访国家文化公园系列融媒体直播:大运河篇·连云港

——盐河流觞 映照盛世繁华   


30余家媒体 百万次观看

连云港加入运河“朋友圈”

连云港借助全国大运河文化带平台

在全国观众面前展现运河文化特色

提升城市形象


为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连云港广电携手北京广播电视台、上海广播电视台联合全国30多家电视台在金秋九月共同推出《江山多娇探访国家文化公园》系列融媒直播活动启动。9月9日,播出了《大运河篇(下)》。活动中,由连云港台制作的《运河篇连云港盐河流觞 映照盛世繁华》篇章,探访了灌西盐场的古法制盐技艺,讲述了港城古老盐河的变迁,以及我市对这一文化载体的保护传承和创新性发展。直播观看超百万人次,在全国乃至全球的舞台上展现属于连云港的运河文化特色。

对于连云港市来说,千年水道、百年复兴不息的盐河水是咱们大港城的发展之根。盐河,顾名思义,主要是运盐的河流。江苏海岸带有全国最广阔的沿海滩涂,四季分明的气候条件,适宜于海盐生产,由此,淮盐产区也成为中国四大海盐产区之一。早在秦汉时期,盐的运输开始用船载,淮南盐由邗沟运至扬州分销,称为运盐河。古代海州地区就是盐业重地,盐河就是古海州地区第一航运水道。这条流淌了1400多年的河,承载着大运河盐文化的厚重历史,记录了自唐朝迄今海属地区的政治、经济、人文等多方面的文化遗产。时至今日,盐河不仅是盐运历史文化的印证,也是港城经济增长的一个新亮点。



为重塑当代盐河航运的创新形态,多角度挖掘和展示盐河风光带文化内涵和现实价值,海州区引一泓清水入古城,依托千年盐运河,新建盐河驿游船景观系统,围绕盐运文化、船文化、淮盐文化,配套建有百米音乐喷泉矩阵、桥梁互动喷泉、魔幻驳岸光影等景观,打造了连云港最广内河道喷泉、最长线性桥喷和最宽内河道游线。稍后的直播,我们将坐于画舫之上,带您一同领略全程1公里航道两岸的美景,让您沉浸式感受行在水中、光在雾中、景在眼中的意境,揽尽盐河风光。


为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北京广播电视台、上海广播电视台联合全国30多家电视台在金秋九月共同推出《江山多娇——探访国家文化公园》系列融媒直播



如果将绵延东西的长城,比喻成中华民族挺立不屈的脊梁,那么贯穿南北的大运河,则是中华民族流动不息的血脉。北京广播电视台新闻频道携手江苏台、连云港台、山东台、河北台、天津台的主播与记者,接力带您探访当地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的最新建设情况,见证各地对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的行动与理念,忆往昔,看今朝,向未来。

 



探访国家文化公园系列融媒体直播:大运河篇·连云港

——盐河流觞 映照盛世繁华   


连云港是淮盐的发源地,早在商朝时期殷商因井盐渐枯,组织武力东征,迫使东夷的一支南下赣榆,带来了原始的煮制海盐生产工艺。如今,连云港市灌西盐场还保留着古法制盐这一技艺,海水利用太阳和风力进行蒸发浓缩实现结晶的晒制过程,用现代语言来说,就是成本低、节能环保,纯天然,且工艺简单。灌西盐场建于1907年,由清朝两江总督端方,中国近代实业家张謇,以及民国初期的中国首富、大盐商徐静仁等人共同铺滩建设。在20世纪90年代以前,连云港大大小小的盐场有 5个,淮盐曾一度主导港城经济社会生活,城市财政收入的60-70%来自于盐税。如今,众多盐场正逐渐转化为工业园区,灌西盐场成为连云港市仅存的一块老盐场,也是中国四大古老海盐产地之一。



千年水道、百年复兴不息的盐河水是连云港的发展之根。这条流淌了1400多年的河,承载着大运河盐文化的厚重历史,记录了自唐朝迄今海属地区的政治、经济、人文等多方面的文化遗产。时至今日,盐河不仅是盐运历史文化的印证,也是港城经济增长的一个新亮点。

盐河,顾名思义,主要是运盐的河流。盐河在古代称作官河,也叫漕河,全长152公里。它是沟通淮安市和连云港市的人工河道,也是淮北盐南运的航道,是苏北地区最古老的航道之一,因千百年来运输淮盐而著名。



时至今日,无论是人流如织的民主路街区、灯火璀璨的二营巷,还是美食聚集的盐河巷,都以“保护优先、修旧如旧”的恰当形式,缅怀盐河漕运兴盛的时代。一条街道,一块石碑,一段古曲,一种技艺……都是一座城市记忆的具象表现,是一群居民生活的舞台。



盐河,作为一种文化的载体,除保护和传承,更应推动盐河遗产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如今,以盐河水系为主体的新型城镇化体系已经形成,犹如一颗颗明珠镶嵌在盐河两岸。随着连云港加入运河“朋友圈”, 连云港将借助全国大运河文化带这一平台,在全国乃至全球的舞台上展现属于自己的运河文化特色,提升城市形象。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