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支原体肺炎病例上升 及时治疗是关键
秋季,正值呼吸道感染的高峰季节,今年的流感病毒,肺炎支原体及呼吸道合胞病毒等病原菌持续肆虐。近期,我市通过对哨点医院进行监测发现,其中儿童支原体肺炎病例数呈明显上升趋势,那支原体肺炎该如何预防呢?一起来看看。
支原体肺炎主要是由肺炎支原体感染引起的一种疾病,是秋季高发的小儿肺炎。上午,记者在多家医院的门诊看到,前来就医的儿童特别多,其中肺炎支原体感染患者占大多数。医生介绍,肺炎支原体引起的呼吸道感染,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发热、咳嗽,并且夜间比较明显。随着病情的加重,孩子可能会有粘痰或黄脓痰,甚至出现胸痛的情况,它与普通感冒存在较大区别。
市妇幼保健院儿科呼吸一区主任赵茜叶说,听起来是肺部症状相对来说较轻一点,但是如果拍片子的时候,往往在发热3至4天以后,有一部分孩子就进展为肺炎了,就是听诊和胸片不相平行这种表现,而且就是说他的这种咳嗽的严重程度要比我们普通的感冒要重,早期的咳嗽往往是干咳,没有痰,后期随着病程的发展,它就会出现咳嗽,咳出多量的这种白色泡沫样痰。
据了解,肺炎支原体不属于细菌,也不属于病毒,是一种介于细菌和病毒之间、目前发现的自然界中能独立存在的最小微生物。市疾控中心赵兴表示,今年和往年相比,支原体肺炎出现了低龄化的特点,一些3岁以下的儿童也有发病。肺炎支原体感染后临床表现呈多样性,这类肺炎头孢和青霉素都无效,家长不及时送医,孩子容易发展成重症。
市疾控中心急性传染病防制科科长赵兴说,它的主要传播途径主要是经过呼吸道飞沫传播,易感人群还是以儿童青少年为主,特别是学龄前和学龄期的儿童,0-14岁的儿童为主要的感染对象,它的传染性也是比较强的。
目前,肺炎支原体感染没有针对性的疫苗。市疾控中心提醒,预防感染,最重要的是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在流行季节,注意室内通风,尽量避免到人群聚集、通风不良的公共场所。学校、托幼机构要做好晨午检、因病缺课病因追踪登记等工作,避免出现聚集性感染。教室等场所要勤通风,一旦有孩子患病,应居家休息、积极治疗直到症状消失,不得带病上学。
市疾控中心急性传染病防制科科长赵兴说,建议广大市民在日常生活工作当中能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勤洗手常通风,尤其是我们的学校和托幼机构一些集体单位,一定在疾病流行期期间,要做好晨午检,做好疫情监测,一旦发现有病例增多的情况,及时跟我们属地疾控中心联系,然后根据防控建议,进行疫情的有效控制。
来源:连云港市广播电视台生活传媒中心
记者:王俪颖 韦余苍
通讯员:孟 曼
编辑:黄 伟
复审:张杉杉
终审:童大瀛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