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盘式电话、BB机……你还记得这些通讯工具吗?
新中国成立70周年,70年披荆斩棘,70年风雨兼程,国家富强、百姓安居乐业,生活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今天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七十年来通讯设备变化带来的方便和实惠。
陈伟出生于上个世纪50年代,是土生土长的海州人。上个世纪70年代,陈伟刚走向工作岗位的时候,交通闭塞,出门非常不方便。不常见面的同学、朋友、亲人之间的沟通方式主要是通过书信往来。
海州区路南街道延东社区居民 陈伟:10天到半个月往返的书信才能互相收到。
记者:这个是本地吗?
陈伟:江苏境内。
记者:如果是本市呢?
陈伟:本市要是互相都收到的话要3、5天。
陈伟说,其实那个年代已经有电话了。一开始还是那种拨起来哗啦啦响的转盘式电话机,但是电话机并不普及,而且安装费用、拨打费用都很高,是很多家庭不敢奢望的物品。
海州区路南街道延东社区居民 陈伟:急事才打电话或者电报,就这两种方式。
到了80年代末90年代初,电话才走进寻常百姓的家中。有了电话,朋友间的沟通联系变得方便多了。在陈伟的家中,至今还保存着那时候使用的电话本。
陈伟:以前都是电话本,电话没有储存号码的功能,所以说都是靠自己手写电话,如果想打电话就把本子翻出来找某某人电话。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BB机诞生了。刚开始兴起时,BB机非常抢手,人们接到传呼直接找个公用电话就能回复过去,这在当时也是很方便的体验。当时BB机价格从七八百元到两三千元不等。与BB机同时兴起的还有路边的公共电话亭。那时候还有了第一代移动通讯工具“大哥大”,但售价极高,大约需要1万到2万元,是当时财富与身份的象征。然而,BB机和大哥大并没有时兴太久便相继淡出了市场。上个世纪90年代末,价格亲民的手机逐渐兴起了。
陈伟:2000年左右的时候买了第一部手机,手机也是随身带着,它可以到处打。就是全国各地的电话都能打,所以说很方便。
不同于固定电话、BB机、大哥大,手机体积小,方便携带,还可以存储电话。早期的手机外形很单一,直板,黑白屏。一直到2000年后,才出现翻盖、彩屏手机。2010年左右,智能手机开始普及,随后功能越来越多。陈伟说,这简直是电子通讯的一场革命。手机变成了一台小电脑,可以拍照、可以听广播还可以玩游戏。如今智能手机也经历了几次变革,功能也变得更加强大。它在给我们带来方便的同时也在改变着我们的生活。
陈伟:这部手机可能是用的第七部手机了,微信啊,语音啊,视频啊,微信支付、支付宝支付。我现在出门为什么离不开手机呢,我出门从来不带钱,就是从支付开始,我就不带钱了。
在近几年的时间里,智能手机便在全国得到了普及。现在,不论农村还是城市,不论老人还是学生,差不多人人都有手机。手机用来通讯、摄影、购物、支付、视频、微信,收听广播电视、查询各种资料,手机无所不能。毫无疑问,通讯设备的改变也是我们祖国70年壮丽发展的一个见证。
来源:《港城365》
编辑:徐蓓蓓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