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住在解放路】抚顺解放路上永不退休的“辅导员奶奶”:樊桂云
抚顺解放路上永不退休的“辅导员奶奶”樊桂云的故事。 今天我们走进的是辽宁抚顺解放路,听听
新中国成立前千金大街(今解放路)街景 现如今的抚顺解放路
“竹板一打,我心怦怦跳,有多少感激的话,不知从哪儿唠,今天就把解放路的巨变向大家作介绍:过去的解放路,别提多糟糕,居民住的是简易房,夏天像火炉,冬天赛冰窖,走的是黄土道,下雨两脚泥,刮风沙尘暴……来了共产党,旧颜变新貌,住的是高楼,院前院内植树栽花环境特别好,铺的是柏油路,晚上有路灯照,学校医院离得近,上学看病都方便,生活没烦恼……过上好日子,不能忘初心,使命要记牢,幸福不是毛毛雨,靠斗争来创造,紧跟习主席,奔向大目标,撸起袖子加油干,明天会更美好,说到这儿算一段,下回接着唠!”
这段小小的快板书,文字质朴,感情深厚,须得是有过亲身经历的人才能有这样深刻的感悟。而我们的主人公――樊桂云,生于此,长于此,走过解放路的黄土道,沾过下雨后的两脚泥,真切的体验过解放路昔日的荒凉。
随着时间前进的脚步,曾经的豆蔻少女,已然年华老去,可生活却越来越精彩。她一点点品尝着幸福生活的滋味,一日日享受着解放路日渐的繁华,感慨良多:解放路的变化是如此之大,家乡的发展是如此快马加鞭,新时代成长起来的孩子们还记得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吗?自己是不是应该做点什么?于是,她就做了。

樊桂云布置“少儿之家”
1993年退休之后,樊桂云开始投入公益事业,2009年老伴去世后,她与因公受伤的儿子和智障的孙子生活在一起,仅靠她的养老金和儿子微薄的工资度日,日子过得紧巴巴的。因为樊桂云工作认真、性格爽利,不少人想请她去帮忙,还给出了不错的报酬,但是都被她婉言谢绝了。也许是孙子的残疾让她更增加了对孩子的一份爱心,也许是因为随着年龄增长而加深的一缕乡愁,她主动担起了社区关爱下一代的工作。

樊桂云给孩子上课讲述解放路的变迁
她把自己家一楼80多平方米的房子腾出来布置成了社区“少儿之家”,义务看护孩子、辅导孩子,做了一名“课外辅导员”,对孩子们进行课外的德育教育,如今已有近十年的时间。为了让孩子们不忘历史,了解过去,她自创了许多儿歌与快板书,又自学了打字,把内容打印出来。有时候已经躺下睡觉了,可突然灵感来了,于是,她立刻爬起来,拿起笔,把想法记录下来。就这样,一点点积累,这些年,樊桂云摘编整理了学雷锋故事50余个,编写儿歌、快板300余首。为了适应孩子的学习特点,她还把一些故事制作成纸贴画和布贴画,提高孩子们的兴趣,孩子们因此学得津津有味。

樊奶奶的手工作品
前面这段快板书就是樊桂云为“少儿之家”的孩子们特意编写的。在这间特殊的教室里,孩子们大大小小,从5岁到12岁都有,有的人每周都来,有的人一个月才冒个泡,不过,樊桂云并不介意,她说:“你来一个我也不嫌少,来多了也不嫌多,能做啥就做点啥。”
樊桂云今年已经82岁了,虽然身材瘦小,但是依然精神矍铄,思路清晰,大家都称呼她为“樊奶奶”,是解放路地区人人称颂的“明星”!她经历过解放路的荒凉与繁华,见证了新中国的初生与壮大,她想让孩子们明白,这“解放”二字的分量——它代表的不仅仅是一条路,那是一番风雨,一段历史,更是一种胜利。
在樊奶奶的嘴里,“解放”二字变得具象,生动,通俗易懂,让孩子乐于诵读,由口入心。樊桂云说,其实自己只是一个播种人,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种子在孩子们的幼小心灵里播种下去,等到长大、让她开花、结果,这也是她的责任。
如今,孩子们的课业负担也很重,家长们更重视分数,补课班上多了,来樊奶奶这儿的时间就少了,不过,樊桂云有办法。她说:不能当坐堂先生,要做往诊大夫,串百家门,见缝插针。
她走访过很多家庭,关注着每一个孩子的成长,每当孩子们有了进步,樊桂云都会自掏腰包,购买一些小文具作为对他们的奖励。有时候,孩子下了课,着急赶来,没吃饭,还要在樊奶奶这儿蹭上一顿。樊桂云的“少儿之家”,充满了老一辈的关爱和情义,也受到了孩子和家长的认可,孩子们喜欢来,生活素养也在潜移默化的提高着。
2016年,她创办的“少儿之家”被辽宁省妇联命名为辽宁省奉献妇女儿童事业志愿服务示范基地。2017年,樊桂云被抚顺市评为“百姓雷锋”。她的事迹也被刊登在《中国火炬》、《中国妇女报》等新闻媒体上。无论世事如何变迁,樊桂云一直坚守着自己的原则;不在编制,不要俸禄,甘愿奉献,就地就近,量力而行,一件不少,多了更好!
从1993年开始做关心下一代的工作,到2010年创办“少儿之家”,几十年的无私奉献,换来的是楼院里邻居们的挂念和亲人般的爱戴。谁家新摘的蔬菜一定要给樊奶奶送去;出门旅游都要给樊奶奶带回一个小小的纪念品;孩子有什么不愿意和父母讲的悄悄话就先跟樊奶奶说说……

樊桂云和孩子们在一起
孩子们的健康成长和对她的信任,让樊桂云觉得快乐很简单,只要置身于孩子中间,只要能把爱祖国、爱生活的种子播撒到更多的孩子心中,她便觉得很快乐。她坚信,爱国主义教育必须从娃娃抓起,作为解放路上的时代见证者,她愿用一生去传播与守望,做一名永不退休的“辅导员奶奶”。
新中国成立前千金大街(今解放路)商场及街景
抚顺解放史料链接
在1948年秋季的辽沈战役中,东北军区十二纵队独立十师的二十八团和二十九团于10月30日午夜对煤都抚顺发起解放总攻,独立十师师长赵东寰根据毛泽东关于指挥是依据客观情况灵活地执行命令的原则,采取突然袭击的军事行动,抓住战机,边打边汇报,仅用7个小时便胜利结束。1948年10月31日晨7时,抚顺宣告解放。11月2日,中国共产党、东北野战军正式接管抚顺。抚顺的党政军坚持依靠工人阶级和贫苦农民,团结中小资产阶级,教育并吸收大量知识分子,进行了城市的接管与恢复;新区的土改运动;组织献纳器材,恢复工业生产;恢复发展农业生产;兴办文化教育事业。保证抚顺解放后的经济恢复和社会发展,从人力、物力上有效地支援了全国解放战争。
抚顺解放路的“前世今生”
抚顺解放路前身为千金大街,是上世纪30年代末,日本侵略者在抚顺站前新市街商业区规划中的一条重要街路。新中国成立后,千金大街改名为解放路(具体命名时间不详),体现了一座城市的新生。解放路是一条重要的城区主干道,起点为南站火车站广场,斜穿西四路、西五路、西七路和西一街、西二街、西三街等13条站前地区大小街路,与曾经是抚顺最繁华的欢乐园东出口连接。解放路及其周边一直是市区的繁华地段和交通枢纽,街路上有多家饭店、电影院和照相馆,其中有很多是商业老字号。多少年来,光顾解放路的人们依旧络绎不绝。
现如今的抚顺解放路
来源:广播 FM90.2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