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费可耻 节约为荣】向旅游中的浪费说不
民以食为天,食以俭养德。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决制止餐饮浪费行为,切实培养节约习惯,在全社会营造浪费可耻、节约为荣的氛围。
连云港交通广播推出专栏,“《浪费可耻 节约为荣》—杜绝浪费、点赞节约,文明生活主播谈”,从多角度报道我市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措施行动,让勤俭节约这一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在全社会蔚然成风,让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和行动。
目前,文化和旅游部正在制定、修订旅游住宿业和旅游景区标准,将反对食品浪费的内容列入其中。加强对游客的引导和提醒,督促游客在旅游过程中做到节约饮食、绿色消费;引导和鼓励游客科学用餐,指导行业协会开展行业自律。以后,反对粮食浪费将成为旅游行业的新标准。
大多数人是不是觉得,我一年旅行的时间也没多少,能浪费多少粮食?旅游不就是游山玩水吗,怎么还跟浪费粮食扯上关系了?旅游中浪费粮食的现象确实很严重,主要是这几个原因:
在美食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当中,经常会提到一个词,家乡的味道。味道是有记忆的,无论你在家的时候觉得当地的食物好吃还是不好吃,那都是已经刻入你的灵魂中的记忆。但是,中国很大,口味很多。南甜,北咸,西辣,东鲜,八大菜系还有各地特色小吃……极具特色,让人眼花缭乱。但特色的,不一定就适合身为游客的你。比如连云港灌云的豆丹——确实是当地的特色美食,营养价值又高,那来灌云要不要尝尝?但有些当地人,都不一定能接受,不太敢吃。作为外地游客,来灌云了,当地特色的美食肯定要尝尝的。
南京游客张先生:我是南京人,带着家人来连云港旅行的,听说灌云的豆丹很出名,满心期待地点餐之后,我爸妈立刻就表示接受不了,不太敢吃,因为还有在连云港旅行几天,路上带着确实不太方便,看来这碗营养价值极高的豆丹是要浪费了。
各位游客,如果你来到成都旅行,是不是一定会吃当地的火锅——很多人高估了自己的实力,总觉得到一个地方,就要挑战下“地道”的当地口味,于是,选择“中辣”以上的,大多会剩下很多。
连云港游客庄女士:我是连云港人,来成都旅行的,没想到成都的火锅可比我们当地的火锅要辣很多呀,中辣受不了,太辣了。
还有一些,纯粹就是“黑暗料理”,大家就算旅游,也请勿随意尝试——当地人吃惯的东西,并不一定适合你。
杜绝因口味问题造成的浪费,可以先少量“试试”,确定可以接受了,再点。
有些旅游目的地的餐饮业,菜量是根据当地人的食量来的。比如传统的陕西大碗,那碗得有人脑袋大,“陕西八大怪”中就有“面条像裤带,锅盔像锅盖”。还有新疆大盘鸡,小份的也不少。我就不提烤全羊了,基本上也就旅行团级别的可以去试试,散客不建议尝试!菜量大不仅仅是针对散客,就是旅游团,有时候也会高估自己的饭量。一是旅游东奔西走,容易“眼里饿肚里饱”,二来,不少游客会随身携带一些零食等,边走边吃,到了吃饭的时候,别说菜量大,就是按照自己平时的饭量来,恐怕也吃不完。
而且,旅行团的团餐,费用一般是在旅行费当中提前支付、提前预定的,更容易造成浪费。
其实,“光盘行动”并不一定是当场吃光。我们外出就餐,吃不完可以打包回家,但是在旅游的时候,基本很少打包。
有的游客并非有意浪费,但餐品吃不完,又无法打包,只能自己看着心疼,别人看着鄙夷。
外地游客曹先生:下午还要去爬花果山,带着这些吃不完的餐食真的不方便呀,如果宾馆给提供一些饭菜加热的服务就好了。
建议接待游客,提供餐饮的宾馆可以提供一些饭菜加热的服务,鼓励打包。中国传统的观念中有一项“穷家富路”,就是在家可以节俭一点,但是外出一定要带足各种东西,不能亏着自己。因此,相比在家的时候,旅游更容易造成浪费。
今天我们提倡节约粮食,并不是因为我们的粮食不够吃了,而是要有节约意识、危机意识。毕竟我们从小都在读“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只有大家都行动起来,时时、处处注意节约粮食,杜绝浪费,才可以推动社会和谐健康发展。
编辑丨徐止丽
审核丨段潇
来源丨FM927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