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辅助性就业 助残疾人回归社会

2020-11-11 11:42:37

残疾人因为身体或者智力的原因,使得他们在找工作的时候常会遇到各种尴尬。不过,在海州区新东街道外仓社区,这样的情况却很少了,因为这里建立了辅助性就业工作室,专门给辖区里的残疾人、贫困家庭提供就业机会。那么,这个辅助性就业工作室都有哪些岗位?残疾人在那里工作的怎么样呢?



下午3点,记者来到了海州区新东街道外仓社区辅助性就业工作室。4名工作人员正围着长桌在装配渔具,有的在给鱼线打结,有的在挂鱼钩。记者了解到,这4人中有3人是残疾人。孙传宝是其中的一位残疾人,他今年40多岁,因为一场疾病而落下了残疾。这一变化让曾经乐观的他一度自闭,甚至多次产生了轻生的念头,直到社区书记的一次走访,才改变了他的生活,激发出他回归社会的热情。


海州区新东街道外仓社区居民 孙传宝:我们书记在走访的时候,了解我们这种情况,她就跟我说,有个残疾人之家,问我有没有兴趣,我说像我什么也做不了,只有一只手、一只脚是好的,我能做什么。书记说,你来看看吧。本身我这个手就不行,现在在书记鼓励下,我就尝试来做。



挂鱼钩不是什么技术活,操作时,他只需要把打好结的鱼线和鱼钩穿在一起就可以了,这项相对简单的工作对于行动不便的孙传宝来说正合适。


海州区新东街道外仓社区居民 孙传宝:一开始很慢,但是我在这边和很多人一起交流,心情就好了很多,对生活也充满信心,因为做这个工作,可以额外给我带来收入,让我觉得自己不是废人。


今年30多岁的姜坤存在智力残疾,在这里她每个月大约可以挣到500元,对她来说,养活自己是没问题了。姜坤很好学,目前她已基本掌握了辅助性就业工作室开展的各个项目。



海州区新东街道外仓社区居民 姜坤:我会穿鱼钩,也会绕绳子,学会十字绣。
记者:是纳鞋垫?
海州区新东街道外仓社区居民 姜坤:对,还有折千叶纸。



外仓社区辅助性就业工作室共有7名残疾人,他们的工作时间都是根据各自情况进行调整的,收入按照工作量来计算。采访中记者了解到,从去年开始,外仓社区就开始积极对接社会资源,经过多方努力后才建成了现在的辅助性就业工作室。



海州区新东街道外仓社区工作人员 王婷婷:平均每月每位残疾人有300到500元的手工收入。虽然辅助性就业带来的收入不是很高,但是能够为残疾人的生活提供一定保障,并且能够引导他们融入社会,拓展交流圈。



与常人相比,在通往职场的路途上,残疾人面临的困难更大,付出的艰辛也更多,但经过辅助性就业工作室的培训,他们不仅掌握了一些就业项目的技能,也增加了自己的幸福指数。外仓社区的工作人员表示,今后他们会根据情况适时增加手工活的种类,尽最大可能去帮助这些残疾人。




编辑丨徐蓓蓓

审核丨段潇

来源丨新闻频道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