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

​《最美环保故事》用数据“说话” 守护港城生态环境

2020-12-08 16:50:51


在我市生态环境部门有这样一支队伍,他们长年累月奔波在沟渠河道采集水样,在实验室精准测定,在成千上万个监测数据中解读环境质量的变化状况,从源头抓起,做好水质管控。他们就是市东海生态环境局的监测人员。



记者 马江彦:我现在所处的位置是淮沭新河下游的新村桥石埠基站点位,它是东海县水环境质量国考断面监测点位之一,这条河流的水质是否达标,是以新村桥的监测数据为依据。


淮沭新河是一条连接洪泽湖和新沂河的人工河道,流经东海县境内的是淮沭新河下游段沭新河。这条河存在众多支流,市东海环境监测部门为了确保监测数据的科学完整,对水质采取“封堵+净化+利用”的管控方法。



市东海生态环境监测站站长 井涛:比如测出某段河流水质氨氮偏高,我们会向责任乡镇发出预警,要求首先采取措施进行管控,有条件的区域利用污水处理设施进行净化以实现达标排放,其次提倡农田回水灌溉再利用。


数据像标尺,环境监测人的责任就是让这把“标尺”更加精准有力。每天不断更新的监测数据,通过市东海环境监测部门及时向各乡镇发出预警通报。



东海县驼峰乡党委委员 张浩:每天生态环境工作群内通报的监测数据层出不穷。作为河道责任管控乡镇,我们为了实现水质达标,也采购了水质监测仪器,加强自我监测,做到心中有数、处置及时。



目前,东海县涉及水质国控、省控监测点位共9个。根据要求,监测人员每4小时要记录一次监测数据,每天至少报送20个点位的水质采样样本。由于监测站人员少、任务重,很多时候监测采样工作必须加班加点才能完成。


市东海生态环境局局长  朱代树:我们在“河长制”的基础上,将淮沭新河东海段分成八段,责任到流域乡镇、到个人,监测人员从上游开始按断面和支流排口依次采集水样,并进行监测化验,发现超标因子,针对污染源立即采取相应措施,从而实现河道监督常态化和全流域治水的无缝衔接。



经过市东海生态环境部门和各责任单位的不懈努力,自污染防治攻坚战开展以来,东海县三个国考断面在近年首次实现了全部达标,部分时段水质甚至达到二类水标准。


市东海生态环境局局长 代树:下一步,我们要不断提升环境监测能力,加强大气、水、土壤监测质量管理,为打好打赢防治攻坚战做出更大的贡献。



记者张韬 王伟宇 马江彦

编辑丨张艳

审核丨段潇

   来源丨融媒体新闻中心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