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耀山散文集《家在龙尾河畔》第一章 第二节|我的乳名叫扣山
2021-02-14 16:36:27
「家在龙尾河畔」|第一章 第二节📖
▾ 点击收听 ▾
《家在龙尾河畔》简介
2020年,一部名叫《家在龙尾河畔》的自传体散文集诞生了,书的作者叫张耀山。作品诞生之初是非常之年,诞生之际是非常之时,诞生之作是非常之举。因为这样一本书的问世与这个年景的许多元素有着高度的契合,因而具有不同寻常的意义。《家在龙尾河畔》始终以平民生活为底色,热烈地拥抱生活,处处可见血浓于水的家乡情节,绝不像现在生活在城市里的人,找不到自己的原乡。正是那些琐碎的、点滴的生活细节,构建了作者极尽渲染的龙尾河畔泛黄的岁月。
我小时候有很多节日,五月一日是劳动节,六月一日是儿童节,七月一日是共产党的生日,八月一日是共产党军队的生日,十月一日是共产党中国的生日,还有元旦和春节,因为我父亲是北方人,这些日子我就能吃到包子或者饺子。
- 关于作者 -
张耀山,1955 年2月16日(农历正月十五)生于连云港,曾就职于连云港市文联。连云港市人民代表大会第十二、十三届代表,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历任江苏省书法家协会常务理事、连云港市书法家协会主席。现任连云港市安东书院院长、连云港市简帛书法艺术研究会会长。他认为家不是由物质堆砌起的空间,家是情感的载体,是灵魂的栖息地,是精神的乐园。
我的乳名叫扣山
男孩出世最为兴奋的是我的祖父,不过有前两个孩子天折的隐忧,他的第一反应就是给孩子起个响当当的名字。于是他自告奋勇,大包大揽地接下了这个活。可是他不识字却又不愿意放弃这个权利,为此辗转反侧,据说一夜未眠。
第二天一大早,迷糊中他听到清脆悠扬的铜铃声,由远及近,到我家的院子里停了下来,祖父知道是算命先生来了。算命先生和接生婆一样,在当时是很受人们待见的职业。即使今天,一些小有发迹或自视时运不济的人还指望着算命先生指点迷津。例如小孩择校,商界打拼,情感危机。心甘情愿地将白花花的银两流进算命先生的腰包里却无怨无悔。只是而今的算命先生多了几层神秘的披挂,头上多了几许刺眼的光环而已,不经意间实现了从算命先生向通灵人士的华丽转身。
听说那位算命先生是沭阳人,更多的人说他是灌云龙苴人。说话的口音属于海州小语系,细细辨听,有微重的鼻音。算命先生是个盲人,个头不高,身着灰色长袍,稀疏的花白头发挽成一个小小的髻,窝在后脑勺上,颇有几分仙风道骨。更引人注目的是他的鼻子上架着一副茶色水晶眼镜。在常人看来盲人戴眼镜岂不是多此一举,其实不然,那是他的行头——一能够遮掩其双目失明的生理缺陷,二略显斯文,三可以增加其高深莫测的神秘感。 祖父为算命先生安顿落座,斟满茶,几分虔诚地道出自己的心事,并报上孩子的生辰八字。算命先生随口而出∶"羊年申时,大吉祥也。"他下意识地推了一下茶色眼镜进一步解释道,"羊者,祥也; 正月,一元起始,大地回春;十五,月正满,人团圆,普天同庆。得天时,接地利,融万福于一身。羊乃食草动物,不挑食好养活。头上长角,但性情温和不好斗,自我保护能力强。放心吧,这孩子一辈子顺风顺水,平安富贵,衣食无忧。"此言与接生婆的说法不谋而合,祖父喜不自胜,笑得合不拢嘴。接下来算命先生五指轮番敲击,口中念念有词,金木水火,天干地支,搜肠刮肚,反复切算,过了许久报出了孩子的名字。祖父千恩万谢,奉付酬金,礼貌地将先生送走了。
祖父对算命先生根据生辰八字,推算孩子一生的运势比较满意,这让他长长地舒了一口气,美中不足的是孩子的名字太拗口且有女孩子气。他希望男孩子的名字要威风,喊起来要响亮。虽不满意又无计可施。犹豫间,祖父抬起头来看到太阳从"东山根"露出头来,很受启发,思索着,今年是羊年,羊扣在山上最为稳妥,于是"扣山"便成了我的乳名。在祖父看来名字虽然土了些,但能拴得住。
前几年,我在大姑家看到一张珍藏多年的我的生日照,满头卷发,头上手脚上戴着银质佩饰,一副女孩子的模样。据说这样男扮女装,不会引起阎王老爷的注意。听祖母说,在我周岁生日时,家中条桌上摆着许多物件,每样物件代表着长大以后可能从事的职业,如银元代表着做生意,玩具手枪代表着当兵,算盘代表着当会计,毛笔代表着做文化人。这种民间习俗叫作"抓周",它是小孩周岁时举行的一种预测前途和命运的仪式,其核心是对生命的延续和家业走向的预测,反映了家长对子女所寄托的期望,也是一种游戏活动。在场的人眼睁睁地看着我毫不犹豫地抓起一支毛笔,这招真的很灵,就这么随手一抓,毛笔成为我一生没有离弃的谋生工具。这或许是暗示,或许是天意。
祖母经常眉飞色舞地给我讲述这段故事,而且一直保持着新鲜度,直到她去世的前两年,我都快五十岁的人了,只要有机会,她还是会讲个不停。
👆关注连云港手机台👆
每周更新《家在龙尾河畔》音频👆

编辑丨徐止丽
审核丨段潇
来源丨FM902
最新评论